北京平面设计社区's Archiver

设计乞丐 发表于 2012-11-25 10:36

让科学和设计恋爱

科学与设计,似乎是逻辑与想象,左脑与右脑各司其职的结果。当设计邂逅科学,会碰撞出怎样意想不到的火花?11月21日晚,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请来了跨学科创意团队挑战赛(D reamLab)的三位评委迈克尔·约翰逊、安东尼·邓恩和丹娜·拉迪,从科学博物馆重设品牌、3D打印技术、设计互动硕士课程和项目等不同方面探讨同一个话题:“当设计遇上科学”。

  主讲人出场

  设计使沉闷的科技博物馆变得有趣

  迈克尔·约翰逊

  英国JohnsonBanks设计公司总监

  伦敦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科学博物馆,然而这么多年来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里面展出的内容都很不错,而且建筑也很漂亮,但是它的品牌形象,包括视觉设计、网页设计等都是一团糟,没有统一的架构将所有的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迈克尔·约翰逊表示,“在大家的印象中科学家都是一群疯子,人们讨厌科学(science)和博物馆(m useum )这两个词。所以我们要从重新设计它们的字体入手。SC IE N C E和M U SE U M两个单词放在一起,一个7个字母一个6个字母并不协调。我们做了调整,将SC IE N C E的IE两个字母结合在一起,结果看起来好多了,就像代码一样非常有吸引力。”

  这些新设计的字体还被运用到不同的媒介上,例如印在T恤上、旗帜上等,科学博物馆的视觉马上统一起来。

  除了给科学博物馆设计视觉以外,迈克尔·约翰逊另一个把科技和设计融合在一起的项目就是3D打印技术。他说,“3D印刷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一般都是做成一些形象比较特殊的模型或者是家具,但是3D印刷发明出来后很少牵涉到字体印刷术。我们就想能不能将这个工作做得更加彻底一些,能不能为字母设计一个3D的字母?”

  迈克尔·约翰逊开始给A到Z设计各自具有内涵的3D字母。例如一种很老、很有历史的德国字体以“F”开头,就尝试了很多想法来设计“F”3D字母。最终呈现的效果看起来像雕塑一样,这个“雕塑”外形上很像德国在地图上的样子。

  迈克尔·约翰逊给这种独特的活体印刷字体是起了一个独特的名字A R K IT Y PO,他表示,“如果你觉得自己设计的东西非常有意思的话,千万要记得起一个独特的名字,这样你在网上搜索的话就可以找到我们。比如说搜索A RK IT YPO,就可以找到3060张图片。”

  如果肉也能设计出来

  安东尼·邓恩

  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设计互动系系主任及教授

  安东尼·邓恩现在所负责的交互设计这个课程,主要是看设计师怎样以不同的方式和科学达成关系,怎样通过设计引发人们的思考和争辩。

  “我今天讲的其中一个科学领域是"细胞组织工程设计",主要是科学家将人体内的细胞取出来,在实验室里培养人体的心脏、肺以及其他不同的人体器官。我们最终的梦想就是像刚才迈克尔说的,人们用3D打印机将人体器官打印出来,替换我们已经破碎或者是已经失效的人体器官。”

  有一位研究人员就通过科学技术,在实验室里可以制作我们能够吃的肉。实验室里面,在一个底盘上注射进动物的细胞,可以是青蛙、鸡或者是奶牛的,然后放到相应的溶液里,最后生成一块可以吃的肉。安东尼·邓恩表示:“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设计作品是在十年前的一场展览上,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想,到底设计师有了这样的技术以后可以做什么呢?”

  安东尼·邓恩有一个学生就觉得,通过人造的方式做肉,就可以让素食者吃这些肉,因为这些肉不是通过杀戮动物而获得的。他直接将这种想法做成设计文稿,让人们看到这个东西大小、外观以及相应的参数应该是怎样的。他就觉得这些设计出来的肉应该要和动物产生一些视觉上的联系,所以他扫描了牛、羊等动物,用剖面图做设计参照,通过这些设计图能够体现这些动物的特点。

  安东尼·邓恩表示,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特别恶心,有些人则很喜欢,这样模棱两可的态度可以使人们开展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这种肉有一个问题,没有所谓的口感和质感,因为肉里没有动物的肌肉。动物肌肉经过不断地运动,从而让它有这样的嚼感,而这种肉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现代科学家正在为未来去制造人造心脏,开发相应的人体细胞,而这些细胞实际上会像脉搏一样不断的跳动,现在已可以在实验室里做相关的工作。安东尼·邓恩的一些学生就想,既然细胞有跳动的感觉,能不能将跳动的感觉放到食物中,食物虽然在口感上没有创新的地方,但是可以让你嘴里有不同的感觉。试想一块跳动中的肉放在嘴里是什么感觉?

  策展是技术也是艺术

  丹娜·拉迪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策展总监

  丹娜·拉迪在伦敦的设计博物馆负责策展,策划一些设计展览。她分享了怎样将展览作为一个很好的平台,让设计师、建筑师将他们的想法和作品呈现在更多的观众面前。

  伦敦设计博物馆始建于1989年,现在是世界最为著名的当代设计以及建筑博物馆之一。丹娜·拉迪表示:“我们的设计实际上涵盖了设计的所有方面,包括汽车、时尚、数字媒介、建筑等。其实我们不是一个艺术博物馆,我们更多关注行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以及相应比较具体的行业。通过策展,可以看看设计到底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及设计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

  丹娜·拉迪称:“现在我们的策展人将他的眼光放到艺术、电影和戏剧方面,而且将他们的所见所得按照不同的方向进行延伸。我觉得现在我们的策展人,他们的工作就是重新塑造人们在博物馆以及展览上所能获取的体验。”

  到底一个好的展览应该有什么样的要素,丹娜·拉迪认为讲到这一点确实是见仁见智。但有三点很重要,“第一你要有非常漂亮的故事,第二有身临其境的展览空间,第三是要有非常有创造力的创新方法来诠释展览的内容。在我们的工作里,我希望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诠释一个设计师所有的抱负以及他的想法,主要使用的工具就是新技术以及展览空间。”

  互动

  策展人是设计师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观众:拉迪女士,策展人有很多机会跟大师沟通,假如有的设计师作品很独特,但非常阳春白雪,叫好不叫座,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应对?

  丹娜·拉迪:我们办了这样的展览,让更多人了解设计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包括设计师的灵感以及灵感不断地被开发等过程。在策展时哪些东西最重要?第一是观众,作为设计师要知道观众需要什么,我们可以将观众的需求信息提供给设计师。第二是打造非常强有力的叙事方式,他们来到博物馆其实是开始了一段一段激励灵感的旅程。

  观众:迈克尔先生,你刚才展示的3D打印技术,英文有26个字母,如果要做出丰富的设计是比较方便的,但是中国的汉字非常多,相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根据中国的民族文化做一些比较现代的设计吗?

  迈克尔·约翰逊:英文设计字体,不是26个,而是216个,其实也很难的。当然与中国比如说3万汉字相比,确实是小巫见大巫了。

  观众:安东尼先生,在您的幻灯片中看到用人的肝脏做一些东西,常人可能很难接受。请问怎样确保这个想法可以满足一般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

  安东尼·邓恩:其实我们做这些设计时,这些作品不是拿过来用于真正的生产,或者放在市场上让消费者购买,我们更多是通过我们的作品激发人们的讨论,看看未来市场到底需要哪些不同的技术。

  正如你刚才所说的,让更多人接受我们的工作,确实是非常大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从而保证我们未来有一些不错的策略。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