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设计
食物,已不仅仅满足口腹之欲。在设计师的手下,食物已经成为一种载体,传递出别样讯息。在创意界,众多设计师开始“舌尖上的设计创意”。食品造型,有什么卖不出
在笔者就职的莘庄地铁站附近,有一个大型商业中心,里面大大小小的餐厅有二三十家,每到吃饭时候,却是景象迥异,有的门庭若市,不等个二三十分钟别想落座;有的门可罗雀,晚上8点不到已经关门打烊漆黑一片。个中原因,菜价不是主要问题,大多数饭店的菜价都是差不多的;滋味也难说决胜因素,各家都有招牌菜和私房密招。经一位研究餐饮的设计师指点才知道,那些人气旺的餐厅,都围绕舌尖创意设计,其中食品造型很有奥妙。
落座后,总要先看菜谱,很多人都是看菜谱上的照片点菜。一些照片之所以能抓住你的眼球,在于食品造型设计师有一双化平庸为神奇的手。食品造型设计师,就是给食品进行美化和造型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工作就是使食品具有艺术感,从而激发摄影师的灵感,拍出理想的照片。
在食品造型设计师眼里,每一样食物都可以是艺术品。比如白菜炒肉丝,自家炒出来的大多是烂糊一片。但经食品造型师一摆弄就脱胎换骨。食品造型师不是将肉丝一股脑儿盛进盘子的,而是用筷子,不,甚至是用镊子,将肉丝一根一根地放进盘中。如果食品造型设计师觉得整盘菜色泽还不够诱人,他会在肉丝上放几丝红辣椒,整道菜马上弹眼落睛。当然,食品造型师在为菜谱做设计时,拗造型会从源头开始,他会苛求厨师的刀功,白菜和肉丝切得最好粗细均匀、长短相近。而配料的香菇、竹笋等也要切成丝状,与白菜肉丝“身材”统一。装盘时,也要分清主角和配角,香菇、竹笋这些配角是不能抢了主角的风头的,盘子的中央,恰似舞台的中心,观众视觉聚焦点,肯定是主角的站位,肉丝虽然不多,但肯定当主角。
进入披萨店的人常常会听到服务员询问:要不要尝尝芝心披萨?所谓芝心披萨,就是在普通披萨的外延做出一圈花瓣,里面包裹着芝士。从菜谱照片可见,从花瓣里拉出的芝士绵绵不断,让人一见之下顿感这披萨很美味可口,食欲旺盛。但真正芝心披萨上桌,里面的芝士是绝没有这般长而细腻的。这全是食品造型师的功力,为了制造出长而细腻的拉丝效果,食品造型师除了在样品披萨中加入大量黏稠芝士外,在切割花瓣时也穷尽心思,比如用手提电锯代替普通刀具进行切割等等。
至于如何提高食品的光亮度和滋润感,那真是小菜一碟,食品造型师只需要给食物化点淡妆就能让菜品出彩。比如表面容易发干的菜,稍稍撒些饮用水;油炸类的食物,再在表面刷一层食用油,或是淋一些食物烹饪时剩余的汤汁。
对食品造型设计师来说,创意最重要。除此之外,还必须了解食物的品性,并且具备一定的烹饪技能,这样才能在装盘或者摆放造型的时候把食物的美味通过外观表现出来。
据了解,食品造型师在国外也是新兴职业。在上海,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设计界已经开始关注美食与设计的关联,一些设计师开始转型,或是兼职从事食品造型设计。
食品设计,有什么不能吃
食品设计,可不是做菜哦,而是把食品大变戏法。
在法国,艺术家酷爱“食品设计”,他们的作品在日本东京展出后,让日本人对法国食品叹为观止开胃菜盛在葡萄液里,饮料盛在郁金香花苞里,腊肠做成了质地柔滑的窗帘……吃饭过程中,客人可以“观赏”鱼在调料酱里游来游去,还可以拽下悬在半空的气球,因为绳上系着美味的蛋白杏仁饼干。
如今,食品设计在法国已经成为餐饮业的一个新行当,不仅吸引厨师,还吸引更多的艺术家、营养学家加入,发明出更多既有美滋味又有利于健康的新型食品,比如蛋壳用谷类做、蛋白是奶油、蛋黄则是素菜的个性鸡蛋;由浆果、茴香、生姜和香草等成分构成、营养更均衡不会让人发胖的绿色巧克力;由各种绿色蔬菜制成的孜然鸡腿;色似沙丘、状如波浪、吃在嘴里会发出海鸥鸣叫声、风吹沙子声或是海浪拍打声的海洋面包等。食品设计大大增加了就餐的附加值,不仅好吃还好玩。
食品雕刻,有什么不能做
用白萝卜雕刻成小兔子,用胡萝卜雕出玫瑰花,用青椒雕刻成昆虫……在高档宴席上,很多菜品装盘时,都会在菜盘的一端,放上一些用蔬菜雕刻的花卉、昆虫和植物,栩栩如生精美至极,让人观赏不已,不忍食用。这就是食品雕刻。
食品雕刻设计已经从美化宴席扩大到玩乐休闲和家居装扮。比如万圣节上的南瓜灯,在食品雕刻师手下,南瓜被雕成各种南瓜妖,喜怒哀乐惊表情俱全,极富想象力。与国人喜欢用蔬菜瓜果雕刻不通,在国外,黄油奶酪巧克力也成雕刻材料。美国一个食品雕刻师维克托以黄油为材,雕出一只骑着摩托车的奶牛、一名手持大奶桶的少女和一名身穿比基尼躺卧的少女。他的巧克力雕刻作品以一款1957年产哈雷摩托车、葡萄酒瓶、玻璃杯以及“埃及艳后”克莱奥帕特拉雕像为代表。
在食品雕刻师看来,黄油更适合用来制作大型雕刻品,为了防止黄油融化,雕刻时,工作室温度须低于13摄氏度,维克托和同样身为雕刻家的妻子玛丽·佩尔顿以及22岁的儿子马修·维克托共同创作黄油雕刻作品“奶牛跃月球”,共使用约408公斤黄油。
另一位食品雕刻家PaulBaker突发奇思妙想,用早餐食物再现披头士乐队经典画面:过斑马线场景。披头士乐队是一支成立于1960年的英国利物浦摇滚乐队,在流行音乐史的商业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是60年代的文化标志之一。PaulBaker使用的食物包括香肠、鸡蛋、培根、羊角面包、番茄、圆饼、蘑菇等等,披头士乐队成员构成各不相同,有的是用香肠雕成,有的是用蘑菇雕成,有的是用培根粘贴而成,让人忍俊不禁。
食品雕刻师还以食物为载体,设计字体。在一包饼干中,可以拼出一句向圣诞老人打招呼的“say hello tosanta”。这种食品雕刻已经引起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兴趣,认为把食品雕刻设计与学习相连,可以让孩子们在美食享受中轻松学习。
在食品雕刻师手下,可以来个食品怪物总动员。品创创意网站上网罗了众多食品雕刻师的创意,引导市民DIY:一个橘子,剥去部分皮,橘子蒂的部分要剥得“藕断丝连”状,看看,顿时就成了一个橘子大力士;一个圆面包,用刀刻出眼睛牙齿,再把刀往牙齿缝里一插,就是一个咬牙切齿的愣小子模样;一个长面包,留半截,还有半截削成一个摊开的手掌,往这手掌上放一枚钱,一个面包乞丐跃然眼前;同样是长面包,在顶端部分刻出五个脚趾,这面包就像一只穿拖鞋的大脚。本事再大点,把一个苹果削出个大嘴,手指伸进去,拿它去逗小朋友,肯定引得他们嘎嘎笑。
食物搞怪题材源源不绝:把空鸡蛋壳剪成儿童车状,再在里面磕一个鸡蛋,乍看像一个婴儿在里面蒙头酣睡;切西瓜时多留一块,寥寥几刀,多出的一块恰似泳坛奇人菲尔普斯;半个鸭梨安上几根线,顿成琵琶模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