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崇尚新闻设计
最近,报社内部搞了个“形象工程”,精选近几年的一些优秀版面(以封面化的制作为主)做了个业务长廊,这是报社整体理念、价值观展示的一部分。端详着这些在都市报同题作文中体现了思考力和创新力的作品,温故一下成长历程,油然而生几分自豪感。版面“上墙”也是受我们主办的、即将于本月14日至17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新闻设计师年会”的启发。“新闻设计”和“新闻设计师”是新名词,相比传统的“美术编辑”,这个称呼时尚了很多,但其意义显然不只是体现在好听、好看上,更重要的是,名字的升级代表着传统媒体革新的趋势和方向。当前,在都市报集群,新闻设计已经成为共识,报纸的封面也经常被网站和微博传播。可以说,这是一个得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重认可的创新。
新闻设计,可以理解为对新闻信息的整合创意,是对新闻信息的再加工、再提升,通常表现为报纸的封面化和局部专题的鲜明化。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我们设计出“前进、进!”一个军民接力大营救的剪影比多少文字都有力量!伊春空难之后,官方及时公布遇难人员名单,我们的封面设计出“数字不再冰冷,他们有名有姓!”肃穆中体现出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和对官方作为的赞赏!“毒胶囊事件”发生之后,有关部门在没有深入调查的情况下匆忙呼吁“对药品还是要有信心”,我们在头版头条发问“信心何来”,获得读者力挺!当然,悲壮和锐利并不是新闻设计的全部,我们更愿意表达阳光、幽默、温润和性感。总的来说,作为报纸谋变的代表性方向之一,新闻设计集合了报纸采访、文字编辑和视觉拓展等全链条的努力,既普遍体现为鲜明的视觉效果,也常蕴含在文字和留白的沉静之中。
崇尚新闻设计,这是都市报采编业务中典型的化被动为主动的尝试。当本已经陷入被动的“及时性”再次输给了新媒体的“即时性”,报纸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换个角度看,报纸其实很“幸运”地拥有了思考的时间。很多时候,报纸都跑在了信息的后面,但这给了我们一个调匀呼吸的时间差,大家可以静下心来,更加理性地审视、解读新闻。在信息的基础上提供看法,提供观点,都市报用态度赢得了信任,用品质成就了影响力。在信息过剩的当下,尽管面对巨大的困难,但报纸所提供的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适销对路的。
在年会的邀请函中,我们郑重提出了“新闻设计师在传统媒体谋变中的使命”这一命题。把使命交给新闻设计师,其实就是交给了方向和趋势,我们将方向性和趋势性的思考归纳为“基于用户体验的传统媒体修正与创新”和“移动互联趋势下传统价值的确认与延伸”两大课题,这都是传统媒体当前所面临的前沿探索。“基于用户体验”的新闻设计,就是为新闻报道设计一个友好界面,让新闻有一个更适合沟通的表情,变得可触摸、可互动,将易读上升为耐读,将阅读提升为悦读;着眼于移动终端,这显然是报纸谋变的一致命题,也是报纸变革的一致方向,但依个人的观点来看,我更期待的共识是对传统价值的确认与延伸。传统媒体从业者的报道力依然是未来的竞争优势,用什么看很重要,但远远不如谁给你看、给你看什么更重要,新闻设计就是这种“重要”的重要承载者。说到底,以创新的形象被越来越重视的新闻设计,其实都是传统媒体的传统功课。只是,在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今天,传统功底里的坚韧和厚实又被激发了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崇尚新闻设计,既是被逼出来的转变,也是都市报自己的内生要求,是都市报长大成熟的标志。
本次年会上,我们准备了两条建议:一是建议大家回去之后抓紧把“美编中心”改为“新闻设计中心”。名字之变,其实是理念之变,模式之变;二是建议都市报业务决策层更多地以“审美”为标准来评价我们的新闻操作。标准之变,当然更是理念之变,模式之变。以新闻设计的名义,以审美的情操,重新审视共同的热情和努力,是这届年会的题中要义,对渴求变革、跨越的都市报集群来讲,这也是一个温暖的励志理由!
[url]www.bj-cl.com[/ur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