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面设计社区's Archiver

admin 发表于 2013-1-19 09:38

西安欧亚学院:从艾德计划到新艺术设计教育

课程模块采用节点联接、多任务并行处理机制建构,其中白色圆圈表示课题所需的技术联接。
  
  最近,有热心的粉丝儿在新浪@西安欧亚学院官方微博问:艺术设计学院简章上的“EAAD/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字样有什么含义?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了艺术设计学院。
  
  什么是“艾德”
  
  EAAD一词源于欧亚艺术设计学院在2008年启动的一次课程改革计划,其全称为:EURASIA Art and Design。
  
  EAAD计划的命名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家委员会苏中秋老师回忆说:当今的艺术与设计教育体系,学科及专业、基础与应用、课程内容及结构沿袭着旧有的线性模式,各个层次是分离的。这种板块结构无法达到跨学科的有机的嵌合,难以适应今天的社会发展也与信息及网络环境下成长的一代新人相隔膜,其已经固化为封闭、僵化的体系,这一旧有的教育体系影响了几乎整整两代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整个艺术与设计教育系统进行一些针对性地改变。艾德计划应运而生。
  
  2008年,也就是西安欧亚学院“四四二”战略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命名为EURASIA Art and Design(简称EAAD,艾德)的课程改革计划在艺术设计学院正式启动。EAAD的专业及课程体现了一种新的体系融合,目前是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融汇,各课程模块采用节点联接的多任务并行处理机制建构。课程模块不仅具有纵向贯通,在专业平台模块上还有横向联结,学科和专业的分界进一步打通。学生在此基础上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其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构成体现了一种跨界与多元化趋势,为学生进行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EAAD计划就是要重建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文化与思想构成;以学科及专业的融合创建新的人际交互关系和媒介;在现代认知科学的体系下建立新的教育内容及实践体系;创立并行多点连接的课程模式;通过项目学习弥合教育与社会应用隔绝的鸿沟;最终实现由eaad到naad(新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改变。
  
  艾德在欧亚
  
  夏强是艺术设计学院一名普通的专职教师,已经在欧亚任职十年的他,可以说是伴随着艾德计划在欧亚一路成长走来。
  
  一开始,夏强老师和学院里的大部分任课教师一样,对这项计划不太感冒,甚至有些抵触。毕竟,从教学大纲的拟定到授课方式的转变,甚至细微到作业的布置都要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计划推行的过程中,教师们越来越兴奋,教学理念——强调“跨界设计”,舍弃以具体某个学科为核心的构架体系;倡导“活泼、包容”的课堂环境,通过项目学习弥合基础与专业课程的鸿沟——也越来越清晰。
  
  以2012年夏强老师所带的《影像与计算机专题》课程为例,它融集了影像的创建能力、平面的设计能力、三维建模以及装置模型等能力的要求。学生在上这门课程之前,如果没有对数字影像等基础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很难消化这门课程的。所以,学院将《数字摄影》作为这门课程的先修,将《毕业设计》作为后修,并与《影像与计算机专题》形成一个弹性的课程集群。不难看出,这种教学设计更能帮助学生从课程中得到全面的学习,同时完成对某一项设计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学生不再是“只会答,不会做”,或者只会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某项技能,而是从根本上对所从事的设计工作流程由模糊变得清晰,对工作思路及工作方式由不知所措变得得心应手,对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由单一变得综合。
  
  截稿时,记者意外地发现,“EAAD”计划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中被称为“高校改革的美国样本”)的改革成果极为相似,也许,不远的某一天,欧亚艺术设计学院也将登上这本杂志,并成为“高校改革的中国样本”。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