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艾伯特沃森: 真正的照相机 就是眼睛
艾伯特沃森提供摄影作品照片我右眼的缺陷对我的专业毫无影响。不要忘了,摄影师只需用一只眼睛就可以对焦。
——艾伯特沃森
《艺伎回忆录》那张标记性的章子怡乱发红唇海报,苹果创办人乔布斯的遗照,
英国惊悚导演希治阁提鹅的造型,以及麦克杰逊的《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答案是,这些人物肖像都出自艾伯特沃森(Albert Watson) 之手。
吴庆康不久前在瑞士的圣莫里茨(St.Moritz)巧遇这位右眼失明,纵横创意界 年的摄影大师,发现原来他也用iPhone拍照。
1 大导演希治阁提着一只鹅的照片,让人留下最深刻印
象,那是沃森早期杰作。
2《艺伎回忆录》那张标志性的章子怡乱发红唇海报,
也出自沃森的镜头。
3 乔布斯自己选择的遗作,沃森2006年摄于美国
加州。
4 沃森的经典名作:戴面具的猴子,1992年摄
于纽约。
5 沃森1989年作品:穿上山本耀司服装的名模
Leslie Weiner,摄于伦敦。
6 沃森1989年的作品:名模Leslie Weiner,摄
于巴黎。
7 沃森1989年作品:名模CeceliaChancellor,
摄于迈阿密。
你或许对艾伯特沃森这个名字不熟悉,但若我告诉你他就是苹果创办人乔布斯遗照的摄影师,你必定会“哦”的一声。事实上,苏格兰出生的沃森是过去42年摄影界成就最傲人的摄影师之一。他的众多作品成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经典。其中涉及时尚类、艺术类、人物类、动物类等众多摄影艺术门类。而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对付任何一种主题的拍摄,并总会带给人与众不同的观感和个性。
今年71岁的沃森以抢眼的摄影杰作雄踞250多期“Vogue”和《滚石》杂志封面,并是许多其他顶尖的国际时尚杂志争用的摄影师。此外,他也拍摄过无数名人肖像,并于2010年获颁象征英国摄影界最高荣誉的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世纪成就奖章”。
希治阁提着一只鹅
即将上演的电影《惊悚大师》(Hitchcock),说的是英国大导演希治阁(Alfred Hitchcock)的故事。而希治阁让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那张他提着一只鹅的照片,就是沃森早期的杰作。
沃森在瑞士接受本报临时专访时分享了不少他的摄影故事。他说:“我很幸运,所拍摄的第一个名人就是希治阁。那是70年代中期,拍摄期间,希治阁看出我的不安,很友善主动地帮忙我进入情况,给我信心。他会主动提出建议,而不只是呆在那里等开工。”
当时沃森叫他提着鹅并望着它,希治阁问沃森是否也要鹅望着他?或是他与鹅对望?沃森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甚至还在望着鹅的时候落泪了,因为他为死掉的鹅感到难过。有一刻,我甚至觉得他正在与鹅对话,他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给了我许多丰富的表情,帮助我完成我的第一个名人摄影。”
乔布斯自选遗照
沃森近期曝光率最高的作品,要算是苹果创办人乔布斯的肖像。那张在2011年10月5日出现在苹果网站的照片,原来是乔布斯亲手选的,因为那是他生前最喜欢的个人照。
谈到那次拍摄乔布斯,沃森回忆说:“那是2006年,当时我用的是4x5相机,在拍摄开始前,乔布斯没有马上看我的镜头,而是把目光集中在那台相机,他还开玩笑说我不是在拍照而是在拍电影。”
乔布斯当时给了沃森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拍摄,远远超过了他曾给其他摄影师拍摄肖像的时间。“我想以一种简洁的方式来表现出场景,我认为乔布斯适合这样的姿态。”乔布斯当时问沃森要他摆出什么姿势要怎么拍,沃森叫乔布斯想象他下一个能改变世界的产品,以及想想那些试图挑战他的人,结果拍出了极为经典的思考状态下的乔布斯。
沃森说:“后来我听说那一直是他最喜欢的照片。”
那次的摄影,沃森为乔布斯拍了两个系列,总共27张照片。“没用的26张,并非不好,事实上都很好。我最后选用那张后来被用作他遗照的,是因为乔布斯在离开摄影棚的时候,拿走了那个角度的宝丽来试照,我想既然乔布斯拿走那张,必定是他最喜欢的。事实上,苹果公司后来告诉我,乔布斯早就希望用那张照片作为他的遗照。”
作品丰富风格多样
沃森不仅以拍摄人物肖像闻名,他也曾执导300部以上的电视广告,拍摄创作出不少为人熟知的当代电影海报如《艺伎回忆录》和《复仇人物》(Kill Bill)。沃森还曾负责拍摄英国安德鲁王子的婚礼仪式。
问沃森这些年来希望通过镜头传达什么信息,他认为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他在工作时都处于“自动驾驶”模式,一些事情发生时,他未必知道为何会发生。
“回想当初刚入行时,战战兢兢的我仍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起初我会认为自己所拍的照片非常精彩,但过后会觉得越来越不堪入目,后来我发现那是因为我的摄影技巧受到局限。所以早期的我花了很多年揣摩摄影技术,从镜头到灯光,从打灯到自然光等,那是我摄影生涯中最艰难的阶段,因为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技术性的人。但身为摄影师,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懂得摄影技术。”
沃森在成为摄影师之前曾当过四年的平面设计,并有三年在电影学校度过。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平面设计、电影学,以及两者的结合。他的作品在商业和艺术领域畅游自如,形式多变而且很有冲击力。
“我现在对自己的脑袋和所要拍摄的影像有更好的概念和控制,我的重点已经不再是摄影器材。我并非说摄影器材不重要,没有摄影器材不会有照片,但我觉得现在有太多摄影师过于注重摄影器材,但摄影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影像。就像开车,一部好车当然不能少,但更重要的是司机是否知道要将车子开往何处。”
他分享了一个曾经告诉过很多人的故事。“多年以前,我当时8岁的儿子看到我用一台用胶带黏贴的破损相机拍摄,沮丧地问我是不是很穷,只能使用破损的相机?我告诉儿子,我并不穷,但器材并不是问题,因为真正的照相机就是眼睛。”
说到眼睛,沃森的一个“特点”是右眼天生失明,但他从来没将这当成绊脚石。他说:“我右眼的缺陷对我的专业毫无影响。不要忘了,摄影师只需用一只眼睛就可以对焦。”
正筹划“情色工程”
虽然沃森近年以拍摄名人更为人所知,但他在时尚摄影界纵横了40年,履历里,人物作品与时尚作品的比例是1比40,只不过自1995开始在时尚界减产。
访问时,沃森透露他正筹划一项“情色工程”(去年10月至今年1月)。“这个课题不新,很多摄影师都已接触过,但我希望自己能从一个新角度探讨情色,让它在不那么显眼的情况下变得更有力度。”
问沃森有没有什么人物是想拍但未曾拍摄的?他说:“总会有的,但我对任何‘对象’都有兴趣,不一定要美丽或有名。我不久前刚拍了198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威塞尔(Elie Wiesel),这个85岁的作家有一张普通但充满力度的面孔,我的意思是我的摄影对象未必是一张大家认得的脸,可以是任何人。”
沃森所拍摄的不少名人如乔布斯、麦克杰逊等都已经不在人世,他颇有感触。他说:“伤感难免,但关键是这些名人在世的时候做过些什么?一些人活了一辈子而毫无贡献,或做得不够多,或累积了太多失望。但另一些人则不一样,像乔布斯,他对世界的贡献太巨大。”
沃森觉得遗憾的,反而是相机那么迟才发明,以致无法记录以前的实在景物。“如果人类曾拍摄到埃及妖后、亚历山大大帝等,那会是多么美好的事。也因为如此,我觉得摄影师有一定的责任记录世上所发生的事情,相机未必能诉说完整的故事,但至少我们能通过照片知道发生过什么事情。”
从不抗拒数码摄影
沃森在2006年拍摄乔布斯时用的是胶卷相机,但他从来不抗拒数码摄影,他唯一的要求是要能对灯光有所控制,也即是不采用自动模式。“我也有iPhone,也用iPhone拍照,但有时会生气,因为很难控制灯光。即使我用数码相机摄影,我也不用自动模式,iPhone没有手动模式让我无法有掌控权。”
对数码摄影,他的看法是那是自然的演进,就像传统相机,也有各种不同的格式。“但数码摄影得用得很小心,因为现在有太多能为照片动手脚的电脑软件。我看过非常杰出的数码照片,也看过很普通或很糟糕的数码照片。我相信数码摄影将会继续主流下去,不会离开。只是数码摄影有时会让摄影师变得比较懒惰。”
虽然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摄影大师之一,但沃森毫无霸气,问他要世人以后如何记得他,他的答案是:“希望人们记得我是一个摄影师就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