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图》案例展示
由于牛同劳动人民的生产和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自古以来,牛在我国人民的宗教、习俗和艺术领城中,就占有重要的地位。牛还被当做伟大力量的表记。国家统帅的战旗上往往挂着耗牛尾,诸侯会盟,也要举行“执牛耳”的仪式。到了唐代,画牛和画马一样,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出现了好多画牛名家唐代中期的戴禽和韩沉便是在我国绘取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画牛名家,《五牛图》便是韩酗传世名作。韩[color=#48310][font=arial, 宋体, serif]滉[/font][/color](公元727一公元7 87年)字太冲,唐长安人。他经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4代,做过两浙节度使,宰相等重要官职,死后封晋国公。是中唐时期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特别喜欢画牛和农家风光的大画家。
韩[color=#48310][font=arial, 宋体, serif]滉[/font][/color]从政之余,“好鼓琴,书得张顺笔,画与宗人韩干相将”,是个德才兼备的人物。他所硒的.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而“牛羊最佳”(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据宋时《宜和画谱》著录,他专门画牛的作品有《斗牛》、《鸣牛》、《牧归》、《乳牛》等。可惜多已佚失,现今能见到的真迹只有这幅《五牛图》了。
《五牛图》是画在麻纸上的手卷,淡粉色,高22厘米,长140厘米。全图共画了5头不同姿态的大黄牛,从右到左排成一行,缓步在田垅间。右边的第i头牛,正借路旁荆棘伸长了脖子侧头蹭痒,样子显得十分惬意。第2头牛,则昂头盼望,正迈着轻松的步子前行。第3头端正地站在画卷的正中,面向观众,张口“哞哞”地鸣叫,似乎在呼唤后面的同伴。这头牛是正面形象,由于画家能准确画出牛的透视关系,立体感很强。后面的第4头牛正举步脚肠,回首顾盼,半伸着舌头舔着嘴,似乎用惊奇的眼神望着鸣叫的牛,姿态非常优美。最后一头牛,头上系粉漂亮的红络头,神色异常严肃庄重,看上去正准备出行。这5头牛中每一头既可独立成图,而相互之间又能首尾连贯,前呼后应,彼此顾盼,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画家没有花费笔墨去描绘背景,除了一顺小树之外,别无他物陪衬。但由于作为主体的牛被刻画得“神气磊落”,所以仍然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是韩泥五牛图的独到之处。对5头牛的轮麻勾画,韩视根据所描绘的对象,体态粗犷、皮毛粗桩的特点,灵活巧妙地采用简劲的笔墨以粗重厚拙的线条,准确地描绘出牛的形休结构,再配以柔和自然的色调,不仅很好地表现出牛的强健身躯和坚韧表皮的质感,而且把牛所特有的沉着,行动级,,温驯软厚的特性,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作者对牛眼睛,眼眶周围的皱纹都作了精细的描绘,还用尖细劲利的笔锋小心地画出牛眼屹上的睦毛。通过这些细节的刻划,突出了每头牛的不同神情。《五牛图》能达到如此神态滋出、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显示了画家观察物象的细徽和表现技巧的高妙。
《五牛图》是韩滉以田家生活为主题的代表作。曾收人北宋、南宋的内府,有“心思东阁”、“绍兴”等印记。元代赵孟0曾说,他生平曾见过韩视的真迹有5幅,而最爱这一幅。并在画后再三题跋:“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大加称赞。人明为画家项元所截。《五牛图》经过1000多年的辗转流传,到清乾隆年间收人皇宫,后珍藏在中南海流台。1900年八国联军侵人北京时被劫,流出国外。解放后,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由港重金购回。当时画面上已是污垢迫布,孔洞比比。后经故宫博物院修复厂裱画室技师们的重新揭裱、装琪,这幅传世珍品才又获新生。它是我们了解唐代绘画水平极为宝贵的文物资料。
[attach]4409[/attach][attach]4408[/attach][attach]4407[/attach]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卡片的设计和制作流程[url=http://www.bj-cl.com/html/20130729/2805.html]http://www.bj-cl.com/html/20130729/2805.html[/ur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