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面设计社区's Archiver

admin 发表于 2013-8-7 09:36

《货郎图》案例分析

很多朋友都知道当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是一位木匠出身的画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画家也是木匠出身,这就是南宋时期的李禽。据《图绘宝鉴》记载:“李禽,钱塘人,少为木工,颇达绳墨,后为李从训养子,工画人物道释。得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
    李禽生活的时代,正是北宋灭亡,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时期。物产丰富的江南渔米之乡给予南宋以苏生力量,加之江南百年来受战乱千扰较轻,商业贸易借水上交通之便利更加繁盛,从唐代开始的通俗文艺,南宋时日渐发达。无论文学和绘画,都以它不同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农村风光和生动的农民生活。南宋诗人范成大便是以善写田园诗耿著称的诗人。不少画家也画出大里民间风俗画。李嵩的《货郎图》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
    故宫博物院所藏李禽的《货郎图》,通过一位挑担、摇益走乡申村的老货郎来到村头,引起妇女儿童的极大兴趣,争先恐后购货围观的场面,细致地刻划了人物思想感情及当时环境和经济况状。我们看到货担上装满了各种货物,货郎的身上腰间也挂满了各种小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这幅作品在艺术处理上也有独到之处。画家不以城市或贵戚庭院为背景,也不采用贵族子弟的嬉耍内容,而着意表现出一幅生动的农村场景。为了突出货郎这个主题,而面上只用简单的笔致画出几株枯柳.平远的草坡和空旷的场地上.十数人围绕货郎担联成一横排,有疏有密,有动有静,富有变化。特别是对儿童情态的描写尤为成功。跑在前面的村童张开双臂正招呼后来的小伙伴,有的不顾一切冲向货担。货郎的前方已挤进两个儿童,光着屁股的幼儿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不知让妈妈买什么才好。一位妈妈一面哄着孩子不要吵闹,而自己也在东瞧西望地打童着,不知买点什么称心物。画面右边的一组人物安排得很巧妙:看,一位男童已买到自己喜爱的食物,正有滋有味地品尝着,一手拉小弟弟回家;可小弟弟余兴未尽,正极力摆脱哥哥不肯离去。抱孩子的妇女身后儿童正拿摇鼓得意玩赏,惹得小狗身旁的小朋友欲走不忍。作者成功地抓住了这一切富有戏剧性的生活场面,把货郎的专注、老幼妇奥的欢快情绪,表现得真切感人,把观众一下子拉到这朴实无华而又兴味无穷的现实生活中来。
    作者具有高度的写实技巧。货担上的货物繁杂而不乱,既有专为儿童购买的风车、小鼓、葫芦、花篮等,又有木叉、竹耙等农具和瓶、缸、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品;当然还少不了瓜果、糕点等妇幼皆喜的小食品。不少货物上还标出“三百件”、“酸醋”等宇条。可见画家生活于民间,十分熟悉百姓生活,并且满腔热情地表现他们的形象。作品选材上突破画院的束缚,把不被上层社会重视、不登大雅之堂的农村货郎、村童、农妇搬上画面,从他们身上发现和创造其他画家忽视的美与生活,使之形成一种独特的风俗画形式。这在美术史上确实是一个可贵贡献。
    据记载:李禽大约生活于1170-1255年间,随养父进人画院,是一位长期在画院供职的宫廷画家。由于他出身民间木工,非常熟悉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并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他不是用普通画师的眼光来看待生活,而是用自己的画笔去表现他所热爱的、充满着活力的农村题材。他还画过《宋江三十六人赞》等作品,借绘画来表达他的是非、美丑、爱憎、普恶等观念,大胆地歌颂和赞美人民生活和普通劳动群众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抨击和嘲讽封建剥削阶级的道德败坏和其它丑恶社会现象。无论是从他流传下来的精工艳丽的院体画风格的作品中,还是白描淡彩的风俗画中,都不难看出隐藏着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这在古代画家中是少见的。

[attach]4582[/attach]


本文来自[url=http://www.bj-cl.com/]设计公司[/url]  更多信息,请咨询:设计知识[url]http://www.bj-cl.com/dnews/[/url]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