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日本设计大师-杉浦康平(Kohei Sugiura)

也许是酷爱书籍的缘由,杉浦先生的设计领域主要是书籍装帧手捧着杉浦先生著的《造型的诞生》,人们除了赞叹书籍本身的精美和杉浦先生丰富的平面设计语汇外,也深深被这本书所揭示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文明的内涵所折服。

杉浦康平先生早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建筑设计科,曾任德国著名的乌尔姆(ULM)造型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神户艺术工科大学教授。他酷爱东方哲学,对中国文化怀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像很多艺术大师一样,杉浦先生也走过了先立足于本土文化,而后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最后又回归于本土文化的漫长道路。在学习了欧洲现代主义艺术之后,他又回到东方文化中,探究亚洲文化的神秘渊源,并将西欧的设计表现手法融入东方哲理和美学思维方式中,赋予作品一种全新的东方文化精神和理念。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强烈的东方文化气息和对东方文化的情有独钟。

也许是酷爱书籍的缘由,杉浦先生的设计领域主要是书籍装帧手捧着杉浦先生著的《造型的诞生》,人们除了赞叹书籍本身的精美和杉浦先生丰富的平面设计语汇外,也深深被这本书所揭示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文明的内涵所折服。杉浦先生设计的《全宇宙志》神奇地利用了书的切口,当往左翻阅时,切口呈现出宇宙星云图;往右翻阅时,无垠的银河系展现在眼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脑自然也迈进了艺术的殿堂。像很多艺术家一样,杉浦先生在设计中也运用了电脑。他很多作品的后期制作全由电脑来完成,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也使设计超越了自身能力的极限。但是在设计中杉浦先生并不主张过分依赖电脑,他把电脑比作一顶戴在头上的帽子,如果帽子过大,遮住了脸和五官,会很不好看。他认为,电脑是20世纪出现的新型工具,作为设计家不应只注重现在,而不了解过去的历史及传统文化所给予我们的影响。如今电脑的出现使许多人不再书写文字,而靠电脑打字的人们如何能理解以前的人们用笔在白纸上挥毫洒墨的魅力之所在呢?古老文明是根、是活水的源头;当代文明是花,是分割的片断。杉浦先生正是感于此,奋力接续古老文明,构筑有生命光彩的当代文明。

杉浦先生曾尝试将电脑中的二进制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于设计中,来体现一种明晰、简洁的表达方式。然而,对东方思维形态的领悟,启示他从另一种角度来思考:仅凭0与1来判断是否正确呢?他认为电脑中的0与1恰似东方的阴与阳。西方人0与1的思维是非此即彼,截然分开的思维模式。而东方人并不是把阴、阳单纯地看成相互对立的独立事物。正如太极图所标示的,阳在不知不觉中被阴吸收,阴也被阳吞掉,双方相互吸纳,产生永无止境的流动漩涡。更奇妙的是,在阳最发达的位置存在阴的核,同样阴中也存在阳的核,将对极的力量纳入各自的中心,互为需要,生机盎然地生成流转,循环往复。阴与阳正是东方人用混沌思想去包容一切的思维。

日本的现代设计的发展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尤其令世界瞩目,50年代初结束朝鲜战争后才发展现代设计的日本,仅仅过了十几年,其产品就打入国际市场,70年代欧美的制造商开始为大量流入本国市场的日本产品忧心忡忡,80年代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汽车生产第一大国,今天,日本制造的各种产品已畅销全世界,日本设计的快速发展和成功已成为设计理论的研究课题。

比起从十九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开始的欧洲现代设计来,日本的设计历史晚了将近一个世纪。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几乎把所有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到领土的扩张中,为小小岛国所产生的生存危机感而不遗余力。1945年,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后,联合国对其实行了军事制裁,限制了日本的军事力量发展,日本才把人力和物力转到生产民用产品上来。

日本是一个极擅长吸收别国成果的国家,就像他们曾在中国唐代时期全盘吸收汉字而发展出自己的文字那样,在日本现代设计的开端,他们也全盘接受了欧美现代设计的成果,把欧洲设计的式样完全照搬过来。日本设计界在“拿来主义”式的发展本国现代设计时,他们很注意发挥欧美国家的长处而避免短处,如他们的汽车设计就接受了美国汽车设计发展过程中注重形式忽视质量的教训,走的是欧洲汽车讲究功能、注重产品质量的发展道路。五十年代,他们频频邀请欧美著名的设计师传授设计知识,包括请世界上最著名的美国设计师雷蒙德~罗维来给他们讲课。他们还举办欧美的设计作品展览,派遣学生到欧美学习或通过旅行搜集欧美的设计经验。在日本政府直接参与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日本的设计发展极为迅速。六十年代,日本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设计舞台上,通过举办国际设计会议、产品出口展览等活动开始把他们的设计推向世界。他们的电器、汽车和相机以精良的质量、高品质的外形设计和低廉的价格迅速打入国际市场。七十年代,欧美国家的设计师和制造商已明显感觉到了来自东方岛国的威胁,纷纷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自己的销售额,美国甚至以提高进口关税来阻挡日本汽车对美国汽车工业的威胁。1981年,日本成立了设计基金会,组织国际设计双年大赛和大阪设计节,日本继欧美之后,已成为国际设计新的中心,日本设计也得到国际工业设计界的确认。

日本设计在紧随国际设计发展步伐的同时,也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设计风格,这使他们的设计在国际设计中独具特色,这一特征尤其体现在他们的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和室内设计上。日本传统的图案、包装、材料运用和绘画表现方法是日本设计师灵感的源泉,也是他们发展本民族设计风格的基础。在室内设计上,他们更是发展了一种温馨舒适的“和式”风格,来发扬光大大和民族的住居习惯。日本的跪式生活习惯所用的低矮家具、插花艺术、茶道及木门式室内隔断是这种室内设计的组成因素。木材的运用和玲珑雅致的内部处理,暖色调的灯光效果加上日本的插花艺术构造出日本民族对住的审美趣味。日本设计还以细腻周到见长,从大到飞机火车,小到裁纸刀曲别针,他们都有极具匠心的设计,凡是到过日本的人,都为日本人的设计意识而感叹。日本能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取得经济腾飞,挤入世界强国之中,其产品畅销全世界,日本的设计无疑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日本设计还极为注重利用科学技术来弥补他们现代设计起步太晚的劣势,注意利用新科技开发产品,如索尼公司开发的世界第一台全晶体管收音机、电视机,第一台激光唱机等。索尼公司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由此而提高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日本设计因其细腻也常常被圈内人士贬为“小气”,他们有时确实也因为强调细部处理和诗意气氛而暴露出小国岛民欣赏的阴柔美。

设计评论家厄尔(J.V.Farle)认为日本设计可以总结为两大类,即:

1>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创造性的;
2>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俭朴的.

他的这种看法基本可以说指出了日本设计的形式风格特征.这两种风格并存的原因,存在与日本文化中的双重性之中,即:

1>日本文化中的东西方文化并存特征
2>日本文化中华贵装饰与单纯,俭朴并存特征.

把包豪斯介绍如日本的第一人是评论家Masaru Katsumie,从1948年开始,他全力以赴的推广以欧洲为中心的,以"好设计"为宗旨的设计体系.他一方面把包豪斯20年代在伊顿认为设计应该是凭直觉和纳吉的理性主义立场争论带进日本设计界和设计教育界,同时把大量的西方的关于设计的著作介绍如日本.他1950年称为日本设计第一年,从那时开始到 1955年左右,日本设计教育开始大规模发展,不少重要的设计学院在那个时候成立.

我国作为一个东方文明古国,设计发展起步晚,与日本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我们有着比日本更为悠久的传统,无比丰富的传统工艺和民间工艺是我们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设计源泉,在发展民族风格上更具有优势,在现代设计方面,东邻岛国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