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54
- 帖子
- 31
- 积分
- 11
- 阅读权限
- 10
- 最后登录
- 2012-3-16
|
第一块内容,首先是地块的介绍,包括,历史渊源、现场环境、未来规划,其根本是要把地块的前世今生讲清楚,并在字里行间说明、暗示客户:为什么开发商会拿这块地、这块地的价值何在、这块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保值增值性。其次,是讲开发商如何开发这个地,即产品定位如何,并从这个产品定位出发按照政府给的技术指标进行初步设想,草案、草图、素描多出几张,让客户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思考楼盘的规划设计,将心比心,没多少专业素养的客户基本会认同开发商最终选定的方案,而这也能够在客户的潜意识中增大对楼盘的好感与认同感,从而有利于客户的口碑相传。
也许有开发商担心这样的楼书内容会泄露许多开发信息与内幕,但实际上在现在这个信息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客户们了解这些信息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并且越是隐秘的信息越刺激他们在网络上大肆披露。所以,与其捂着不如亮开,坦诚相见更容易引起客户的好感。
再次,就描绘目标客户群,这样的地块、这样的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客户购买。中产也好、小资也好、大户富绅也好、小康之家也好,只要定位好客户群,就将他们的社会属性、阶层地位、身份气质、性格特征、居住需求、心理渴望与地块的秉性、属性、气质联系起来,让客户意识到这块地就是为他们而准备开发的。
完成以上三个内容的叙述与描绘,我们可以综合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楼盘的精神理念为何。关于这个结论,借用胡子的形象比喻,就是为“我们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定一个基调。这个基调、这个中心内涵,决定了接下来的第二块内容——产品设计的方向、思路与依循的根据。完成了结论的论述与论证(大概需要两个P),我们就完成了楼书的第一块内容:开发理念的阐述。
第二块内容直接讲产品的设计,我们可以按照空间的远近关系从客户的观感出发来叙述,摒弃以前由大而小、由总体规划到建筑景观的细节的抽象描绘。就像一个业主驱车回家,从远到近驶向小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建筑群的天际线,其次是建筑造型,然后到小区大门入口,楼书内容的编排也按照这个顺序来。其中,小区大门入口的设计很重要,它标明界限、划定区域,这个区域不光是物理的区域,也包括心理的区域,因为大门体现了家的归属感、小区的品质感、以及业主的身份地位感,对整个小区而言它就相当于“画龙点睛”的那个“睛”,点得好整个小区就活了,点得不好整个小区就失去了生气。
接下来进入小区内部,按客户回家路线的先后接触顺序,小区道路——公共景观——组团景观——车位、车库——单元入口——楼梯、电梯,每一个节点能详细、完美地描绘就详细、完美地描绘,比如道路铺装的材质、道路灯、绿化的树种与栽植手法、景观水系的处理手法、庭院广场的设计思路、景观小品及休憩设施的形体构造及其寓意、车位车库的位置与隔音防尘设计、单元入口的造型、用料、单元休息厅的装修设计、单元信报箱等的设置、电梯等候厅的装修设计、电梯的品牌品质与技术指标、楼道的采光通风设计等等。
再次,我们由表及里,从外观延伸到建筑的内部构造、从地上延伸到地下的配套设施,对建筑结构、墙体采用的节能环保技术与材料、屋顶技术及材料、阳台栏杆、空调机位、玻璃窗、进户门等的品牌与质量进行说明,不需要很详细,但要说到要点,对业主入住后的舒适度、便利性大加讲解。
然后是介绍那些比较隐蔽的、或看不见的配套设施,比如智能安保系统、中水处理系统、地热系统、新风系统、太阳能利用等等。侧重于强调如何降低生活成本、如何提升生活质量、如何改善居住的舒适度。
沿顺从产品到服务的次序,第三块内容讲服务。服务其实是讲入住后的舒适度问题,它可分两类,一类是小区外的服务,比如周边的市政设施、生活配套,最好是列成表格样式,按购物、娱乐、教育、医疗、邮政、银行等分类并以地图标注的形式展示给客户。另一类是小区内的服务,包括硬件提供的服务和软件提供的服务,硬件提供的服务指小区内的公共配套、会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如双语幼儿园或小学、露天或室内游泳池、公共图书室、室内运动健身场馆、客房等等。软件提供的服务即物业管理和物业服务,为客户罗列出与楼盘定位相匹配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内容,一般分为基础服务、有偿服务、特殊服务三类。
第四块内容是户型。现在的楼书可以将某个户型在小区中的哪个位置、哪层楼标注出来,但很少有为这个户型提供全面的平立剖面图以及一到两个合理化的装修设计方案。此外,如果能把厅、室、阳台、厨房、卫生间的使用面积都标注出来,将会更方便客户挑选、比对户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