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92
- 帖子
- 260
- 积分
- 246
- 阅读权限
- 200
- 最后登录
- 2015-4-7
|
中国动画近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从制作数量到播出数量,都在大幅度增长。但是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紧迫,许多动画找不到买家,为此一些动漫公司资金回笼困难,举步维艰。在今天,回顾成绩坚定信心固然重要,然而要走好今后的路,找到不足、明确发展方向更加重要。因为工作的关系,笔者平时尤其关注辽宁地区的动画发展,仅以此为例,力图挖掘一些问题,或许也可管中窥豹,对了解整个国产动画的创作能有所帮助。
动画剧本缺少好故事
动画剧本乃动画之本,剧本是文字样态的动画。好剧本的标志是创造一个好故事。儿童社会实践不足,但耽于幻想,因此对于虚构故事的需求要比成人大。他们透过故事理解世界,建构自身。在大众传媒时代,儿童尤其青睐用动画讲故事的方式,因为动画讲故事诉诸于儿童的多种感官,具有其他纸质媒体的儿童文学样式难以抵挡的魅力。在全球化时代,美国动画、日本动画几乎覆盖整个世界,中国小观众对此并不陌生,这些优秀动画作品已将他们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国产动画要在群雄相竞的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首先要闯的第一道关就是剧本关——学会讲述一个好故事。
所谓好故事,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它应既能容载作家对人生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又能找到与儿童对话的方式,同时符合用动画讲故事的艺术规律:有戏剧般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诠释人物形象的丰富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比如动画《侠义小青天》就具有好故事的资质。它讲述的是宋代少年包拯连续破获几起惊天大案的故事。这些案件上关乎朝廷的十万两国库银,下关乎普通百姓的身家性命。少年包拯勇于担当、坚守正义、智斗敌顽,不但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证明善胜恶败的理念,给人以活下去的勇气,参与建设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矛盾冲突上看,包拯的对手不仅有劣迹昭彰的江洋大盗,还有活动在暗处的披着羊皮的老谋深算的军师,使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激烈又隐蔽,复杂又蹊跷,诡谲又怪异,充满神秘莫测的色彩。从情节设置上看,《侠义小青天》融合了侦探、冒险、悬疑等元素,使故事情节扑朔迷离,跌宕起伏,这是该片的最大看点。少年包拯智慧勇敢的性格在斗争中得以充分地展现,小英雄的形象被塑造得生动鲜活。
具有好故事潜质的动画实在凤毛麟角,还有许多动画剧本讲的故事存在种种缺陷。一是情节表现过于简单,人物性格缺乏确定性。比如《守卫蚂蚁村》讲述蚂蚁王国抵御以黑三元为首的外来侵略者的故事。故事的总体构架由黑三元的一次次进攻与蚂蚁村一次次抵抗的系列小故事串连而成。这些小故事的情节都非常简单。比如《缩小剂》一集,表现黑三元以缩小剂为武器进攻蚂蚁村,两军对垒之际,黑三元将缩小剂喷到蚂蚁村大军统帅的身上,统帅立刻变小,不堪一击。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蚂蚁王子使用魔棒抵挡住黑三元的缩小剂,侵略者遂望风而逃。又如《水坝大作战》一集,表现黑三元攻占蚂蚁村的又一方略是先断绝蚂蚁村的水源,再炸毁大水坝用洪水淹没蚂蚁村。闹闹、淘淘等人在去寻找水源的路上发现黑三元的阴谋,利用魔法将咆哮的洪水变成冰,制止了一场洪灾的发生,再次保住蚂蚁村,抓获黑三元。这两集故事的结构一模一样,情节展开模式都是一来一往,而且斗争都只经过一个回合就分胜负,这比起包拯破奇案的布局与情节来,明显缺少曲折与变化,可观赏性大大降低。
二是故事情节的构成缺乏逻辑关系,故事构架不完整。比如《彩虹精灵》中的一集“毛毛虫的故事”,编剧和导演的意图是好的,通过“虫变蝶”的过程揭示成长主题,但首先这个老故事曾被别人多次表现过,缺少新鲜感,对于老故事的意义没有新的发现;其次主题大于故事,情节非常干瘪,画面过于简单,主题几乎是被说出来的。最后仅有的情节构成又缺乏内在的逻辑性。比如毛毛虫的烦恼主要是食品卫生问题,他抱怨:“一不小心就会吃到有农药的食物。”这使他感到很恐怖。而向日葵对他的一番教导并非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将话题转移到成长上来,他告诉毛毛虫:“长大了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要抓紧时间成长哦。”于是故事抛下食品卫生问题,按照成长的线索发展,最终使“虫化蝶”的理想实现。而毛毛虫提出的食品卫生问题则不了了之。
三是故事缺乏创意。比如《彩虹精灵》中的一集表现二马赛跑的故事。它以小黑马在第一次比赛失利为开端,主要情节是他不怕失败,继续加强训练,备战下次比赛;而原来的冠军得主小白马却骄傲自大地睡起大觉。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新一轮比赛开始的时候,小黑马一举夺魁。这个故事实则是“龟兔赛跑”的翻版。其内在结构与罗丹改写的童话《新龟兔赛跑》如出一辙。从动画对情节的演绎上看,这两集动画也颇似寓言,没有对“虫变蝶”或小黑马如何努力训练的过程加以细致的呈现,缺少感人的情节和细节的支撑,再以一句颇具教训意味的台词告终,就将动画用画面说话的艺术特征遮蔽,简单化处理了。这种不能用滚动的画面来讲故事的动画,违反动画创作的艺术规律。这既与题材本身容量的限制有关,又反映出编剧和导演缺乏演绎故事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这种缺乏创意的故事比比皆是。如《绿绿总动员》,在总体构架上,这部动画与美国影片《洛杉矶之战》极为相似。故事的矛盾冲突都是人与自然的冲突,都属于灾难片。《绿绿总动员》的开头是:五个绿娃土豆、西红柿、胡萝卜、蘑菇、大萝卜因为宇宙落下的巨大火石而遭遇生命的危险,“快被烧熟了”;《洛杉矶之战》的开头是:洛杉矶突然遭遇太阳爆炸飞出的巨大火球的袭击,城市变成一片火海。接下来两部作品的主要情节都是如何解除危机的过程展现,结尾都是以绿娃或人类的胜利告终。这种相似也许是偶然的,但却反映了动画主创人员创造力的缺乏,雷同必然使动画失去独特价值。倘若没有一个好故事,再精良的制作艺术也无用武之地。
对动画语言掌握不够
动画制作就是将剧本的文字符号“翻译”成画面语言表达的故事。国产动画现在也越来越意识到制作上的投入之重要,不乏制作精良的动画,但无论是整体画面、人物造形的设计还是人物语言上,都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过分追求现代感,有赶时髦之嫌。比如《侠义小青天》中少女肖珑的造型,她上穿八分袖紧身衫,下着八分紧身裤。这个造型脱离了中国古代女子传统服饰文化语境,具有现代服装流行元素,紧身的样式是为了凸显她苗条的身材与高胸的女性特征,这种造型理念与电视广告中的现代时髦女郎的造型理念如出一辙。
二是人物造型模仿多于创造。比如《守卫蚂蚁村》中的黑三元的造型,闹闹、淘淘的造型,头大身体小,眼睛占了整个脸的大部分。这种造型明显具有模仿《花仙子》等日本动画造型的痕迹,缺乏原创性和民族风格。
除了人物造型之外,制作阶段的另一个问题是画面语言贫乏,动画缺少动感,不足以呈现故事发展过程。动画制作以剧本为前提,但将剧本变成画面的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它不仅意味着将文字语言“翻译”成画面语言,还意味着添补剧本的空白与未定点,将情节和细节得以视觉的展现。一些动画显然做不到这一点,在“翻译”的环节上尚显力不从心,而添补空白与未定点就更加困难。比如在《守卫蚂蚁村》之《水坝大作战》中,观众从画面上无法看到黑三元爆炸水坝的完整过程,也无法领略闹闹等人使用魔法的奇妙之处,这是“翻译”不到位的表现;观众更无法看到如果洪水冲击蚂蚁村,将会是如何景象,这说明在添补剧本的空白与未定点方面主创人员无所作为。为了弥补画面语言的贫乏,就用了许多旁白和人物对话来交代故事内容。在动画中,对白和旁白固然不可少,但倘若用得太多,以此代替画面讲故事,就是喧宾夺主,失掉了动画自身的艺术特征。旁白和动画固然能作用于观众的听觉,但无法满足他们视觉的需要,而观赏动画主要靠看,而不是听。不能满足观众观赏要求的动画,要使故事完全融入他们的心灵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当故事结尾闹闹等人欢呼“我们胜利了”的时候,小观众可能乐不起来。动画制作作为二度创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好的动画制作与剧本相得益彰;而拙劣的制作则会使剧本的不足暴露得更加明显。
此外,配音是后期合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人物配音以及音乐等音响的添加,同样关乎动画的质量。因为喜欢动画中某个人物的配音,或喜欢某部动画片的音乐而爱看这部动画的小观众比比皆是。《侠义小青天》中人物的配音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特点。洪县令的颐指气使、招财的色厉内荏、盗窃团伙头目的老谋深算、盗贼的愚昧骄横、方丈的谦卑懦弱以及包拯的机智勇敢,都透过他们的声音、语气的质感得到传神的再现,对话与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为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然而还有一些动画的配音盲目赶时髦。比如《快乐猪宝贝》中人物的配音采用“港腔”,其中的一句台词是“买30磅排骨”,这里的量词用“磅”不用“斤”,似乎有意要凸显自己的“洋气”。
采用方言土调配音则是动画语言配音上存在的另一不当之处。比如在《悠悠无双》中,有一句台词是“不差钱”,这是原封不动搬用赵本山小品《不差钱》中的一句台词。直接引用流行语,甚至连东北腔都不变,分明是一种简单的拼贴。
采用日常生活用语或广告词更是动画语言贫乏的表现,配音演员又模仿广告的语气说出,形成一种戏仿的效果。比如在《超人训练营》中那种痞气霸气十足的语言,就使动画本身显得不够优雅、纯净。又如《桃》中有一句台词是“你值得拥有”。这是对电视上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的挪用。由于一些动画滥用流行语、日常用语、广告词等无厘头语言,极大地损害了动画的艺术品位。
动画中的音乐是动画灵魂的再现,它与人物的配音以及整个故事的主题应该是和谐的整体,帮助小观众理解剧情和人物形象,达到让观众从情绪上感染升华的目的。音乐配置是否适当,同样关乎动画的质量。从音响效果上看,《侠义小青天》堪称是辽宁动画中的佼佼者。它的音乐采用短促、低沉又有点诡谲的调子,颇能烘托侦破案件过程中的神秘紧张气氛。再如《达达和妮妮》的片头曲和片尾曲音乐采用响亮、明快、单纯的调子,它与两个孩子充满阳光的天性、活泼乐观的心态相契合。这两部动画片的音乐创造都很成功。然而有些动画的音乐与剧情不搭,比如《快乐猪宝贝》中人物开口说话是“港腔”,用的音乐却是美国电影腔,真可谓“南腔北调”,破坏了一部动画本应有的和谐统一的风格,不伦不类。还有些动画的音乐不是原创音乐,比如《蕾比宝贝与哈派乐园》将流行歌曲《像雾像雨又像风》作为主题曲,代替了自己的创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