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思考术》连载

连载一:关于佐藤可士和与创意思考术

佐藤可士和  艺术指导/创意指导

佐藤可士和是当今日本设计界、广告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他于1965年出生于东京。1989年毕业于日本多摩艺术大学平面设计系,毕业后进入日本知名广告公司博报堂,这时他已在业界积累了一定的口碑。2000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的设计工作室“SAMURAI”,自此,他将施展本领的舞台由单纯的广告、宣传工作,扩展到产品设计、店铺的空间设计乃至整个品牌的打造上。

许多知名企业及组织纷纷邀请其合作,其中不乏日本邮政、日本电话电报(NTT)、本田、麒麟、7&i等世界500强企业。他的工作范围还延伸到了公共服务领域,与医院(千里复建医院)、幼儿园(藤幼儿园)、大学(明治学院大学)、美术馆(国立新美术馆)等合作了一些项目。这种跨足多领域的特质与佐藤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他相信“设计可以改变世界”,认为自己的使命即为“用设计为世人提供新价值”。从业20余年来,他总是不负众望,以强有力的概念为基础,每每打破既有的框架,设计出令人惊艳且印象深刻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为他赢得了包括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ADC)大奖、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TDC)金奖、每日设计奖、朝日广告奖、龟仓雄策奖等日本广告与设计界的众多奖项,也让他超出了业内的界限,在普通大众中打响了知名度。

佐藤的代表作品有:偶像团体SMAP宣传活动、麒麟“极生”发泡酒的商品开发及宣传活动、都科摩手机产品设计、优衣库全球旗舰店的创意指导、藤幼儿园的翻新设计等。佐藤深信,“创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钥匙就藏在客户手中,他要做的只是把它们引导出来,因此其创意永远不会有枯竭的一天。


《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思考术》介绍

佐藤可士和的上一本著作《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在中国热销10万多册,深受读者欢迎。而《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思考术》是他的全新力作,比第一本更加全面和深入。

“创意思考术”是什么?它是一种智慧——质疑前提、深入本质、多角度分析,最终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佐藤可士和在本书中分享了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创意意识,以及如何运动创意思考解决各个工作环节中的问题。作者从他22年来接手的超过100个创意项目中精选出12个,配以彩图说明“创意思考”的18个关键之处。
   
随便翻开一页,都会忍不住继续阅读下一页、再下一页……。本书传承了佐藤可士和一贯平实、易懂的叙述风格,并在典型案例中配以作者本人手绘的插图,以最简明的方式传达创意的实用价值与精彩之处。

1111.jpg

回复 1# clxy


《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思考术》连载章节目录

第一章 培养创意意识

要想把自己从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不墨守成规,时刻让自己的思维充分享受自由,“意识”是一个关键要素。“意识到”和“意识不到”将会使所有的方面都大不相同。如果“意识不到”,那就如同事物没有进入自己的视野,一个人怎么可能理解没有进入自己视野的东西呢?

·“前提”正确么——质疑是创意的第一步
·倾听——通过“问诊”挖掘对方的真实想法(1)
·倾听——通过“问诊”挖掘对方的真实想法(2)
·烦恼时将心情写下来——心情也需要整理(1)
·烦恼时将心情写下来——心情也需要整理(2)
·记忆的搜索引擎——给自己在意的事情贴个“标签”(1)
·记忆的搜索引擎——给自己在意的事情贴个“标签”(2)

第二章 尝试着去创意

佐藤可士和的作品让人惊艳,在于他总是大胆地打破常规,采用新的方式或手法。在这一切的背后,佐藤遵循着怎样的原则?在他看来,哪些方面是可以突破,又有哪些方面是必须要固守的?

·真实感比调查更重要——时代的关键词:真实感(1)
·真实感比调查更重要——时代的关键词:真实感(2)
·真实感比调查更重要——时代的关键词:真实感(3)
·打造强大的团队——具有“人尽其才”的统筹能力(1)
·打造强大的团队——具有“人尽其才”的统筹能力(2)
·打造强大的团队——具有“人尽其才”的统筹能力(3)

第三章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创意与生活的结合如此紧密,对于真正热爱设计、关注创意的人来说,他们的视线不会仅仅停留在被交付的工作中。看看一个人的工作环境、看看他的闲暇时间在做什么,你就可以知道他对于工作的热情有几分。

·寻找让自己着迷的东西——努力发现本质(1)
·寻找让自己着迷的东西——努力发现本质(2)
·找回真实感——张开每一个毛孔去感受真实

TOP

回复 2# clxy


《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思考术》连载二:“前提”正确么——质疑是创意的第一步

谈及培养创意意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任何事情都抱质疑态度。也就是说,在开始按照业界常识或公司传统着手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这么做真的有必要吗?这是最佳选择吗?”倘若一味地按照传统习惯或业界常识等“前提 ”办事,情况就很难有较大改观。反之,如果对任何事情都不抱质疑态度,我们就会想当然地开展工作,而一旦前提有问题,结果就必然会出现偏差,到时候即使绞尽脑汁也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是,请大家不要误解,我并不是要否定所有的常识和习惯,这会导致仅仅“为改变而改变 ”,进而陷入毫无意义的“虚无主义”。很多常识和习惯都是经得起质疑,经得起检验的。有人可能说:“既然如此,何必费这工夫,还有更‘重要 ’的环节需要我们去攻克呢。”其实不然。通过质疑这一关后,我们会更有信心开展后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主动 ”。如果没有这种积极的态度,创意将永远无法产生。

或许有人有这样的担心:“如果因为质疑一些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被人取笑,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你可以回到商务活动的本质这一层面上与对方进行讨论。商务活动本来的目的并不是循规蹈矩,而是要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话虽这么说,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质疑既定的“前提 ”,确实需要足够的自信。如果到时候你还是没有那份自信,那么我建议你不妨先简单地征询一下周围人的意见,然后再阐明自己认为不妥的理由。当然,这时候不要掺杂自己的主观感情。我想,如果你的观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是为了能够更加圆满地达成目标而提出的,即便失之偏颇,也一定能够得到对方的理解。对方有时还会从其他角度给出一些建议和启发。这样一来,你的视野就会变得更加开阔,你也就更有可能提出好方案。

TOP

回复 3# 视觉传达

123456.jpg
   
      我们平时鲜有机会进行“质疑常识”之类的训练,正因为如此,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增强这种意识,我们就会打开一扇通往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视野豁然开朗。比如说,要开发A、B两种产品,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考虑如何分别将A、B产品改进得更好,但如果转换思维方式,多问一些“为什么一定要分别开发A、B两种产品呢?为什么不将A、B结合起来呢?”这样的问题,那么,一款全新的产品可能就会问世。诸如此类,提出一个简简单单的疑问,就是开启创意大门的第一步。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因为遇到棘手的问题而不知所措,这时候如果质疑一下那些基本常识或观念,很可能就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我们常常忽略这些因素,而实际上在这些方面往往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当我们能够熟练地、习以为常地对每件事情的“前提”都进行质疑时,我们会发现开展项目就如同下黑白棋一样,在翻了几个棋子后,剩下的棋子很自然地就被翻转过来了。各位读者,在看完本节后,就请开始质疑常识,体验创意思考带来的乐趣吧!

下节预告:
佐藤坚信他的创意永远不会枯竭,因为“创意的钥匙就藏在客户的心中,我要做的就把他们引导出来”。这种引导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客户沟通。
佐藤本人对于沟通十分看重,“培养创意意识”这一章中有6个小节都是围绕如何提高自身沟通能力而展开的。下节开始,我们将就选取其中的部分章节进行介绍。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