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设计与你有关》阅读连载

本帖最后由 视觉设计 于 2011-3-17 10:16 编辑

一本很适合设计行业和企事业公司负责人阅读的书,现在推荐给大家;下面会以连载的形式发帖,慢慢品味,你会有所收获。

内容简介
    在今天,设计深深地影响着企业的命运,从领导人个人气质到企业内部文化,再到最后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企业形象、产品和服务,无一不浸透着设计的气息。
    设计无疑是一门门槛很高的科目,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讲,如何选择设计公司、支付费用、评价成果物和设计的流程等问题着实令人头疼。
    本书即是一个职业设计师/企业管理者用企业的视角,为读者讲述设计在商业中的种种。

作者简介
    魏来,设计师、设计企业家,ADC(纽约艺术总监俱乐部)国际会员,北京创意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北京早晨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北京早晨品牌策划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先后从事过美工、推销员、伴奏乐手、撰稿人等职业。 他于1998年创立早晨设计品牌,目前“早晨设计”已经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设计公司之一。

目录
    Ⅷ序
    Ⅷ设计与你有关
    Ⅸ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Ⅹ设计密码
   
    001 第一章 什么是企业的形象
    001 我不是一个艺术家
    004 企业形象的起点
    010 芝麻开门
     014什么是企业形象
   
    036 第二章 如何选择设计公司
    036 混入广告公司
    040 策划是干什么的?
    044 广告公司里的混子
    049 从小事做起
    053 企业和设计公司之间的关系
    056 常规的招募设计公司的方法
    064 你需要的是另外一个善于思考的脑袋,
    还是另外一双指挥自如的双手
   
   
    066 第三章 当代设计公司
    066 面对设计要诚实
      068 设计的能力和消费设计的能力成正比
      069 设计公司和广告公司的区别
      075 设计公司
      078 设计公司的运营模式
   
   
    091 第四章 大型企业怎样管理设计公司
      091 为什么要设计管理
    092 审视我们的审美教育
    098 管理设计公司的办法
    104 管理设计公司不可取的方法
    107 如何支付设计费
   
    111 第五章 中小企业的设计管理方法
    111 纸上谈兵的赵氏后人
    113 每位39元的好伦哥
    116 世界上永远没有一步到位的事情
    118 制定好你的设计预算
    119 制定好你的设计目的
    121 挖掘你的合作伙伴,于它共同成长
    124 不要总想收购你的合作伙伴
    124 100元的失误,100万的差距
    126 中小企业的设计管理秘诀
   
    129 第六章 做一个聪明的客户
    129 工作就是课堂
    133 喝醉了的感觉
    136 说翻脸就翻脸
    139 玩儿的就是知识
   
   
    143第七章 好设计和对设计
    143 博物馆门口的艺人
    146 艺人们
    149 艺术的归艺术,设计的归设计
    155 好设计与对设计
    156 大众审美和小众审美
    160 设计师眼里只有设计,顾客眼里只有商品
    161 谁来决定喜欢和不喜欢
   
    163 第八章设计的完整流程
    163 设计的目的
    169 组建品牌运营小组
    170 品牌研究
    171 市场调研
    172 品牌定位
    172 工作计划书
    173 阶段性提报
    173 设计评审
   
    176 第九章 创意的生产方式
    176 创意之都
    178 视觉红卫兵
    182 关于新与旧
    184 你知道什么是方法吗?
    185 用生活培养我们的脑袋
    187 再说榨汁机
    189 倾听
    190 把客人养成一群懒汉,把老板喂成一口肥猪

回复 1# 视觉设计


    设计与你有关
今天,商家和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认识到,设计对商业上的成功极为重要。设计在你的生意里无处不在:你的公司需要包装,你的产品需要包装,你的服务也需要包装。今天的设计俨然成了商业传播的加速器,如果你是企业的经营者,设计就一定与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客户总是在寻求一种保证,希望他们花在信息传递上的钱能够超值。因此,设计管理逐渐成了企业经营的一个科目。在本书中,一个职业设计师以企业的视角讲述了设计在商业中的种种奥妙。
    读一下目录你就知道,它们对你有多重要。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当我首次接触早晨设计,认识魏来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魏来身上的蓬勃朝气,对设计、设计艺术以及设计管理所表现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就如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朝气、好奇心、不倦的探求是设计师在通往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素质。
    北京创意设计 协会会长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委

TOP

本帖最后由 视觉设计 于 2011-3-17 10:01 编辑

回复 2# 视觉设计


    设计密码
1995年,我还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待业青年,靠偶尔在酒吧里表演的微薄报酬和之前几年走穴时攒下的一些积蓄度日。那时候,我的日子过得很悠闲,经常在大街上闲逛,没有什么远大目标,其实就是活得很盲目,看不见自己的未来。有一天我鬼使神差地走进白塔寺大街旁边的一家小门市,那是双鹿皮鞋厂的一个专门处理积压货品的零售店,那时候陈斐(我现在的合伙人)在那条街上经营一家卖装饰材料的商店,我常晃悠在那条街上消磨时光,从来都不曾有欲望走进这家小鞋店,可偏偏就是1995年的那一天,可能我是实在闲得没事,就进去了,这一下让我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店里很乱,没有什么养眼的东西,我的眼睛胡乱地在零七八碎的丑陋的黑糊糊的鞋子上面扫过。就在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的目光停留在货架角落里的一双鞋头用黑线绣着暗花的牛仔靴上。在那个充斥着20世纪80年代审美观的、杂乱无章的货架子上,这双鞋的确显得特别,我当时只在国外的一些音乐杂志上见过吉它手们穿这样的鞋。我问售货员卖多少钱,他们告诉我49元一双。一开始我以为听错了,这在当时是很便宜的价格,又是牛皮的,就买了一双。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摆弄,慢慢地觉得它与乐手的鞋还是有些样式上面的差距,翻开杂志一对照,原来是少了一条用皮革和金属环制作的链子。我发现没链子的鞋就是传统的老式牛仔靴,有了链子就变成了时髦威猛的摇滚鞋。
    很于是我跳下床,跑到胡同口的鞋匠摊子上。摊主老吴是浙江人,在我们这条小街上摆摊儿谋生已经好多年了。他这个皮匠,每天早上总是先要烧满满一大暖壶开水才开工,一天下来一壶水都能喝完,也不上厕所。我坐在老吴对面的小马扎上,给他看了杂志上面的照片,然后指挥他给我做鞋链子,一个劲儿地让他多使铆钉。他是个特别节俭的人,不舍得那么浪费,一边做一边说:“够了够了,钉子多了就不好看了。”
    也就是20分钟之后,我的廉价牛仔靴摇身变成了时尚威猛、闪耀着金属光芒的摇滚皮鞋,瞬间就拥有了魅力,它让我得意极了。我捧着它回了家,摆在五屉柜上面显眼的位置,仿佛是我的一件作品,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设计。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发动机的轰鸣
    声,我知道是陈斐骑着他的400CC的大摩托车来了。他一进门就看见了那双放在柜子上面的崭新的“摇滚皮鞋”,目光中放射出一种惊喜和羡慕。那时候这样的鞋只能通过朋友从国外带回来,我看出来他简直有点爱不释手了,就大方地把鞋送给了他。他对我的礼物感到非常
    吃惊,因为这样一双鞋当时要是托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话,最少也要700块钱。看着他那高兴的样子,我得意极了。陈斐穿着新鞋美美地走后,我赶紧跑回那家鞋店又买了一双,又坐在鞋匠老吴对面指挥他多用铆钉,又捧回家给来串门儿的客人炫耀……结果,一周之内我送出去7双皮鞋,这时候我隐隐约约地觉得,这也许是一门很好的生意。
    我跑回鞋店找到他们的负责人,仔细地问牛仔皮鞋的来路。经过是这样的:五年前双鹿皮鞋厂和澳大利亚某商家合资成立了一个工厂,专门为国外的商家定做皮鞋。这款皮鞋是专门出口澳大利亚的,后来因为质量问题被对方退货了(那鞋的质量确实不好)。而这种款式的鞋当时在国内根本没有销路(那时男人根本不会穿那么尖的皮鞋),于是在仓库积压了五年。由于库房条件不好,很多产品都发霉了,迫不得已赔本处理,也还是没什么销路。现在大部分鞋还在库房里堆着,就像是一堆垃圾。
    我听后大喜过望,问厂长如果我全买了要多少钱。经过一番商讨,双方以29元一双的超低价格成交,这个价钱连原料的成本都不到,可以说我捡了大便宜,但我必须在短期内分两批收购他们将近2000双这种款式的积压皮鞋,我一咬牙同意了。几天之后,我住的屋子变成了一个臭烘烘的库房,除了床和走路的地方之外,到处都是皮鞋盒子,从地面一直摞到天花板。
    接下来的日子,皮匠老吴几乎被我逼疯了,连喝开水的时间都快没有了。几天下来他不干了,要求和我重新谈判,不仅提出加工费涨到10元一双的天价,还要求缩减每天的产量,甚至提出了降低收货的质量标准,这是我绝对接受不了的条件。我一气之下决定自己干,按照老吴告诉的地方,跑到前门外的珠市口那里专门批发皮料的市场,采购了整套的修鞋工具、配件、辅料等。转眼之间,我睡觉的屋子又变成了一个微型皮革加工厂,每天叮叮当当地开工,叮叮当当地生产一直到深夜,工人只有我一个。陈斐真是好人,下班之后也经常来帮我,还搞技术革新提高产量。

TOP

回复 3# 视觉设计


    我不是一个艺术家
大部分人第一次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总是说:“啊魏来,你看起来很像是一个艺术家!”可是大家都不知道,这是我最害怕听到的话。因为我的客户们并不喜欢和艺术家合作,他们总是认为那样很不安全。我自己也只想做一个贩卖智慧的商人,我特别希望别人在第一眼就相信我是一个精明利落的商人,因此我总是想剪掉留了十几年的长发。我的六个合伙人也这么认为,还曾经派人在电脑上帮我设计新的短发造型。因为他们也希望我是一个标准商人的形象,总是解释说他们认为形象上的偏差会让我错过许多机会,其实他们就是怕因为我个人的形象耽误了大家的大好前程,哈哈。
    其实我当初蓄长发,也是为了谋生。1993~1995年的那几年,我的职业是一名夜总会的伴奏乐手,在哈尔滨最奢华的一家夜总会工作。我们的老板为了招揽顾客,让我们五个乐手蓄了很长的头发,并且悉心护理,每天晚上夜总会开场的时候,这头长发就派上了用场。我们要在强烈的音响节奏和灯光变换中,一边演奏强劲的音乐一边狂甩齐腰的长发。这个开场演出成了我们夜总会的标志性符号,颇受客人好评,因此坊间在介绍我们这个夜场的时候,总会加一句:“那五个漂亮头发的男生……”我们也因此成了哈尔滨最抢手的乐队,每晚每人开价180元,在当时比省长的工资高好多倍,着实让我们过了几年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我们的夜总会是那个城市消费最昂贵的夜场,老板是个闯荡江湖多年的人,不仅见多识广而且朋友遍天下,经常会花大价钱请一些顶尖的明星助场,我第一次见到周润发就是在那里。因为经常有明星捧场,我们的夜总会在那个城市声名显赫,很多顾客都是因为这个频频光顾。可是我的老板不知道,就在他的雇员里,也蕴藏着大把的巨星,只是这些人当时默默无闻而已。我们的主持人日后成了中国最卖座的男明星之一,他当时叫三郎,现在叫孙红雷;我们三个女歌手后来都唱红了大江南北,卡拉OK里经常能看到她们搔首弄姿的样子;最令人吃惊的是我们的一位伴舞演员,后来竟然成了中国的著名女导演,她以前叫马小颖现在叫马俪文,最新的作品是《我叫刘跃进》,前些年,我还为她的《桃花运》做过设计,她的处女作《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和后来的《我们俩》都非常感人。当然还有我这个当年只会甩头发的节奏吉它手,现在成了中国的著名设计师。我想我们老板当年要是知道这些,肯定会在门口挂这样一个广告:快快骑在我的伙计们的肩膀上合影吧,10年后你会感到很自豪。但没想到的是,我们老板的照片先我们几年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一个平静的深夜里,他和我们的十几个同事一起死于一场源自一根小小的保险丝的火灾。从此我们各奔东西,相继离开了那个城市,我们曾经声名显赫的夜总会也逐渐销声匿迹。
    其实企业就像一个人,魅力源自性格,塑造企业的性格,就是建立品牌的工作。
    可是这个抽象的性格需要一个载体,那样才能让人感到真实和具体。作为一个人来说,这个载体可能是这个人的衣着,这个人的爱好,或是这个人特别的生活习惯。比如爱因斯坦的头发、卓别林的表情、希特勒的演讲、李安的微笑、王家卫的眼镜、芙蓉姐姐的古怪行为……而作为一个企业,同样需要一个性格的载体,并且这个载体经常以人的形象出现,有时候可能是这个企业的创始人、这个企业的员工、这个企业雇用的形象代言人;这个载体还可能是这个企业的产品或吉祥物等。
    总之,如果你希望你的企业受人关注、受人爱戴,那么你必须给你的企业塑造一个形象,并且这个形象是你的客户们所向往的,然后找到适合传播这种形象的载体。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建立起形象,那么即使它花了大量的金钱投放广告,让它的标志人尽皆知,那标志也不过只是一个熟悉的陌生符号,人们只知道那标志或名字的背后可能是个大家伙,但根本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比如ABB。

TOP

回复 4# 视觉设计


    什么是企业形象
如果你对企业形象不甚了解,于是你去请教那些寄生在大企业市场部门的资深官僚们,或是请教那些满脑子创意的资深广告人。在大多情况下,你得到的答案是一大堆用华丽辞藻拼起来的废话,听完了你还是弄不明白企业形象究竟是什么?包括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一个企业如何建立企业形象等。那些滥竽充数的官僚从不使用具体的词汇,比如企业形象是企业的生命……总是使用你不懂的英文缩写,比如企业形象是CISVI、BI、MI……总是使用已经成功建立形象的企业敷衍,比如耐克他们就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接下来,你请教他如何才能建立企业形象,他们就会教你怎样浪费钱,因为只有浪费钱才是那些人的工作和本事。
    其实企业形象很简单,也不需要依赖匪夷所思的句子解释,它只是一个企业内在和外在两方面修养的训练,用一个人的形象来比喻就是衣着和气质。企业形象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四个地方,那就是:老板的形象、员工的形象、公司的形象和宣传工具的形象。企业形象也不是靠行政条文规范出来的,它需要较为长期的训练,形成一个企业特有的习惯。
    企业形象中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人,企业里的人是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最直接、表现力最强的载体,我们接近一个企业,往往是从接触这个企业的一个人开始的。因此我认为,塑造企业形象应该从塑造员工的形象开始。当你到达一个陌生的城市,出租车把你拉到一家从未住过的饭店门口,当门童把车门打开欢迎你的到来时,你对这家饭店的印象,是不是就从他开始了?因为你可以分辨亲切热情与皮笑肉不笑的差别,你是不是厌恶后者?你对一家豪华的五星饭店的第一印象,往往就体现在一个仅仅受过中等教育的人的脸上,难道你还不认为人的形象很重要吗?
    我的一个客户非常有意思,他在市中心的繁华地带经营着一家五星饭店,他也认为门童对于饭店的形象很重要。于是,为了彰显他为这家饭店精心打造的英伦气质,他干脆把饭店的门童换成了印度人,天天在脑袋上缠着雪白的头巾迎来送往。结果那个场面变得非常滑稽,当顾客坐着出租车停到这家饭店门口的时候,一个皮肤黝黑的外国人便立刻上前拉开车门,顾客总是先被吓了一跳,还以为这个外国人是迫不及待地要找车离开呢。因为在中国,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印度人在英国几乎包揽了门童这个行当。看来我的这位朋友对人的形象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形象就是长相和穿着,这岂不是过于简单了吗?
    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来自于气质和言谈举止。我总是喜欢在凯悦酒店请客人吃饭,倒不完全是因为那里的饭菜非常精致,价格多么昂贵,更多地是他们的服务人员被训练得非常得体。首先他们从来不会低三下四地来那一套假客气,却总是像朋友一样招呼你和你的客人就座,问你最近怎么没来,是不是又出差了,对上次喝的汤印象如何,今天是不是尝尝他们新出的菜品等等。要知道这样的寒暄会让你在朋友面前很有面子,你的客人会认为你是这家高级饭店的贵宾。

TOP

回复 5# 视觉设计


    老板形象是企业品牌的说明书
     如果你看起来就不像一个成功企业的老板,如果你看起来就不像一个出类拔萃的经营者,就不要抱怨你的部下为什么不出类拔萃,就不要抱怨你的企业为什么不出类拔萃,也不要抱怨客户为什么不信任你的产品和你的服务。因为你的形象会告诉别人:“我的企业不追求卓越,我的企业不讲究细节,我的企业没有品味,就像我自己一样,我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千万不要小看人的形象,让我们回忆一下,当你在社交场合遇到一些陌生人的时候,当你们彼此还不了解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凭借对方的穿着和举止作出交往的判断?人们是不是只愿意与看起来让自己感到愉快的人打招呼?

    在企业形象系统里,老板的形象是最重要的部分,有点像企业的标志,因为只有他才是这个企业的主人,就像一家之主一样。老板对外代表着整个家庭的形象,对内还是所有家庭成员的榜样。世界上有一种做大生意的人,他们的企业规模并不大,这些企业不会给人展示他们的行政办公大楼,不需要企业VI,没有广告,他们的生意却络绎不绝。他们的企业形象就是老板本人,他一个人就代表了能力、信用、品德等客户需要了解的一切东西。会做生意的犹太人就是这样靠着一个人的形象征服了整个世界。看看吧,世界上最成功的金融企业叫巴菲特、世界上最富激情的钱叫索罗斯、世界上最赚钱的电影叫斯皮尔伯格、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手机叫乔布斯、世界上最伟大的软件公司叫比尔•盖茨、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叫杰克•韦尔奇……世界上这些伟大的人名,比他们统领的企业还要传奇,还要有魅力。世界上再严谨的团队,再整齐划一的集体,也还是需要英雄的领导,因为团队希望他们的领袖是他们人生中最崇拜的人。

TOP

回复 6# 视觉设计


      员工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信使
    杰克•韦尔奇严格要求管理者像园丁一样“清除花园里的杂草”,那些“杂草”的标准是以其形象来判断的。他说:“看到那些肩膀低垂、睡眼惺忪或者耷拉着脑袋整天抱怨的人,就要毫不犹豫地指出来。这家伙看起来整天半死不活,他能干好工作吗?为什么不让他赶快回家?”

    现代企业的发展,让任何公司产品和文化都趋于人性化。如果不能够展示高度职业化的形象,就等于向客户宣告:“我们不能够满足你们对质量和服务的要求,我们没有高度的职业素质,我们不在乎你的满意度,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都不可靠,你们可以付低价。”

    一家三块钱可以吃饱的餐厅与一家三万块钱一桌的餐厅,它们之间的第一个区别就是形象,餐厅所在城区的形象、店堂的形象、服务员的形象、菜品的形象都会有着巨大的差别,而这个差别最终表现在价格和利润上面。俏江南餐饮集团的创始人张兰女士,在北京投资了一家叫Lan Club的餐厅,聘请了国际最当红的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主持设计。这家餐厅所有的细节都出自名门,菜品也非常昂贵,食客却络绎不绝。可见,要提升产品的利润,首先就要考虑提升产品的形象。

    公司的团队形象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而团队形象是通过企业的管理者、职员、销售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人直接反映出来的。公司中的人比公司的网络、企业标语口号更具有说服力,成功的推销员几乎无一不是优秀的交际家。

TOP

回复 7# 视觉设计


     办公室是企业文化的广告牌
      2001年我去旧金山出差,被人领到硅谷参观,既然到了硅谷,自然要去朝拜一下传说中的苹果公司,瞻仰一下那个由乔布斯统治的王国。到了中午,朋友就在苹果公司的餐厅请我吃饭,吃的是牛排,他一边吃一边介绍说,苹果公司的牛排是整个硅谷地区最好的牛排。
    我问:“这个最好的标准是怎么界定的呢?是专指在企业餐厅之间比较吗?”
    他说:“苹果公司的牛排是整个硅谷所有餐厅中最好的。”
    于是我开始感叹一间企业的餐厅竟然有这样好的口碑,旁边几个朋友不屑地说:“这算什么?我们这里有一间新成立的小公司,每天一百道菜随便吃。”
    “什么?一百道菜?”我觉得不可思议。
    “那么我们晚饭就去那里吃吧。”
    “外面的人也能去吃吗?”
    “当然,进去就吃,吃完就走。”
    当天晚上,我被人领到了一间叫谷歌的网络公司,那里的食物果然超乎想象地丰盛,甚至超过了五星饭店的自助餐标准。不仅如此,整个公司到处都摆放着饮料和小零食,大部分是这间公司餐厅的自制食品,比如在小小的真空包装袋里装着三根芹菜和一点花生酱,很爽口。不仅如此,这间公司到处都超乎想象,像是一个童话或没有老师的学校,员工好像不需要固定的坐位,餐桌、沙发、长凳、地板……到处都可以工作,不仅如此,那间公司还有瑜伽室、健身房、网球、沙滩排球等运动场,甚至还有按摩室,聘请了专业的按摩师……那天的经历,彻底颠覆了公司在我脑子里的原有模式,当时我非常怀疑这家公司可以经营多久。可是几年之后,谷歌成了世界上最知名的网络公司,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进入了很多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材。
    不要以为只有那些跨国企业拥有超乎想象的美妙办公环境,我们中国一样有这样好的企业。如果你去过云南的红河集团,你一定觉得谷歌是小巫见大巫了。之前我因为担任红河集团举办的一项赛事的评委,被邀请到红河公司访问。去之前我还对他们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一个在垄断行业里的商业宠儿,那种世俗的奢华是难免的。飞机到达昆明,我们又坐上汽车颠簸了两个小时才到达那个深山中的企业,眼前的一切把我惊呆了,我参观过许多世界上著名的企业,但是从来没有这样激动过。那个小小的地方因这个企业而光彩靓丽,所有的建筑都现代时尚,没有半点暴发户的世俗气。环抱在碧绿群山中间的城市,就像亚龙湾一样拥有迷人的湖光山色,天鹅、白鹭、灰鹳等很多飞禽都来到这里安家,与人们和谐生存。主人首先领我们去参观的地方不是宴会厅或者行政大楼,而是这个企业兴建的学校,走进那掩映在山坡树林中间的校园,让我想起了最令我留恋的剑桥大学。而最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是这家企业的厂房,机器隆隆却看不见什么工人,只有清洁工悉心擦拭着厂房的墙壁和地板。原来这里所有的劳动力几乎都是机器人,就连忙碌于库房和车间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的,这个场景就像是我少年时幻想过的未来世界。

TOP

回复 8# 视觉设计

第二章 如何选择设计公司
      混入广告公司
    经历过青春的我们,永远怀念那个充满了激情和浪漫的20世纪80年代。诗歌、绘画、音乐是我们在那个物质并不富有的时代唯一的财富。但是到了1990年后,商业逐渐充满了生活成为主角,失宠的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愤怒,于是就有了“愤青”一族,混沌于超越现实的理想和现实残酷的竞争之间。我们因为热爱青春而丢失了青春,因为迷信理想而与理想分手。在最需要坚持的年代里,很多像我这样骨子里有点投机倾向的人纷纷加入了1996年底的“青春大逃亡”(那一年国家为了安置下岗工人,修改了工商注册条例,规定3万元就能注册一家服务公司),很多“文化混子”争先恐后地抛弃理想,投入尘世的怀抱。
    但是回到尘世之后,这才发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除了一腔无缘无故的愤怒之外,自己已经什么都不会了。电脑、英语、驾照这些80年代根本不重要的东西,到了90年代成了敲开新世纪大门的钥匙。幸好在这时候出现了一大堆披着文化外衣的广告公司,在当时的中国还属于新兴行业,没有过于苛刻的游戏规则和技术职称考试,对于那些只拥有点阅历和抒情经验,没有特别技能的人来说,是最好的收容所。于是在当时有个这样的笑话:
    问:你会什么?
    答:会写诗。
    说:那你是编剧。
    问:你呢?
    答:会画画。
    说:太好了,那你就是美术了。
    问:你呢?你会啥?
    答:照相算吗?
    说:当然,你是摄影,比刚才会写字会画画的都有用。
    问:你呢?
    答:大哥,我啥也不会。
    说:哎,那你干导演吧!
    千万别以为这是无厘头,很多电影厂的子弟就是这样走上的艺术道路。我当时就是一个又会写字又会画画的,现在叫复合型人才。只是那时候没什么自信。
    在一个仲夏的夜晚,我被一哥们儿叫到一家在顶级公寓办公且装修奢华的广告公司帮忙。这个哥们儿原来是一个鼓手,先我们一步“叛变投敌”,很快就脱了贫,俨然混入了白领人士之中----吃饭开发票、打的能报销、出门喷香水、回家换睡衣……
    当时那家公司正在赶着为翠微大厦筹备开业庆典而忙活着,昼夜加班,所以需要人手,哥们儿想着我会画那么几刷子,就当我是一只“滥竽”叫去充数。没想到那是改变我命运的一个晚上。当我第一次走进广告公司的设计部门,看见人们都坐在电脑前面,这才知道画画儿已经不再依靠刷子了。神气无比的设计师们坐在电脑前做着我根本看不懂的事情,有点儿像是魔术表演。一种无比强烈的感觉出现了,并且在大脑中盘旋萦绕:我被世界抛弃了!我被世界抛弃了!
    那晚因为我根本帮不上什么忙,只好没趣儿地走了。我昏昏沉沉地回了家,突然觉得不能再混下去了,于是天一亮就出门奔向书店。书架上关于电脑的书可真多,而且太厚了,都跟字典似的,还没看我就晕了。随便拿了几本,看上几行就都是一个感觉  “天书”。紧接着一连三个月,我像得了自闭症似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无知的感觉让自己越学越害怕,当时我姐姐在联合国的一个项目组里工作,获得一台个人电脑,被我厚着脸皮霸占了。面对这个陌生的机器,我简直有点束手无策,它能带我回到世俗的社会里去吗?它能让我找到工作体面地生活下去吗?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到底。
    就在这个时候,那位“叛变”的朋友又一次帮助了我。因为他看我这样盲目地努力下去没有什么前途,就建议我来个曲线救国,无论干什么先要设法混进广告公司,一来可以暂时谋个生计,二来可以偷着学习本事,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再三恳求这位哥们儿继续帮忙,他满口答应说:“公司正在事业的上升期,还是非常需要人手的,只要有了引见的机会,一定想着你。”
    那个哥们儿所在的公司开业不久,正处于雄心勃勃的阶段,所有的人都生龙活虎地工作,盼望公司有大发展,自己也能跟着改变命运。由于我没有实实在在的技能,不能挂着设计师的头衔儿往公司里混,那个哥们儿就建议我去做策划。他说策划是一个比较虚无缥缈的差事,会写字会胡思乱想就行,非常好混日子。我一想,术业有专攻,胡思乱想正是我的一个强项。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一个全国知名的公众人物,投资人也是一家全世界知名的日本企业的社长,为了逃避日本高额的遗产税,把钱投到了中国,可能是想给他儿子建立点海外基业。公众人物在官面上有特别体面的工作,不能让人知道底细,就找了一个忠心耿耿的替身当了所谓的“老总”,替他照顾买卖,那个替身老总姓满,我们姑且叫他“满总”。

TOP

回复 9# 视觉设计


广告公司里的混子
就这样,我终于堂而皇之地混入了我国建制庞大、编制松散、胆大包天、涉足领域无限宽广的策划队伍,而且因为表现积极和业绩优良被提前转正。没过多久,我和公司里的同事就熟悉起来。我们白天根本不干活,或者说没法干活。公司里经常熙熙攘攘得像是一壶开水,谁也不能安心。白天神聊淡侃地混日子,工作自然得推到晚上加班。所以以后如果你见到广告公司挑灯夜战的热烈场面,千万别以为是生意太好了,他们很有可能是一个可怜的老板带着一堆混子在骗你的钱财。他们往往还会特别炫耀地向你说:“瞧我们生意多好,半夜忙得就跟白天一个样。”那些人只会炫耀写字楼的奢华,机构的庞大,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无限放大无从考证的团队履历等。教你个办法识破他们,那就是赶在上午或老板不在的时候突然到访那家公司,你一定会看到一些真相。

在那样的公司里混日子,我们必须都是单身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久就形成了吃住在单位的激情场面,办公桌的柜子里装的全是牙具、睡袋、换洗衣物等。看着同志们热火朝天的工作热情,老板们很高兴也很感动,晚上一不理智就会领着大家出去吃夜宵,于是大伙儿借机慷慨激昂地争相跟老板表忠心、说好话,然后都假装特仗义地替老板挡酒喝,其实就是想借着喝多了,晚上就能不再干活,去沙发上睡觉,又混过去一天,又赚到了一天的工资。记忆里,那几年的晚上12点以后,留在饭馆里神侃的多半儿是广告人,而且聊出的生意都特大似的,所以弄得现在无论广告人说什么都没人信了,这都是报应呀。最可笑的是,我们公司的会计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工作如此卖力,账上就是不见钱。

好像当年所有的人都处在这一怪圈里,大家都是懵懵懂懂地做生意,一会儿就发财了一会又破产了,我们的客户很多还是国内的知名企业。有一次,我受命为一家全国著名酒厂策划市场转型之类的工作,在外人眼里,那个企业有非常成功的品牌,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统领这个企业的企业家也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工作繁忙,天天飞来飞去的。就连我们见面的地点也得约到第三城的机场。当我衣着笔挺强装自信地与那大人物对坐于机场的贵宾室,对一个产值过亿的企业的前途妄加品评时,我莫名其妙地感到:这简直是让要饭的给财主家出主意。要饭的(比如当时的我)连钱都没见过,怎么会知道如何赚钱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多年,直到后来看到那些所谓的“大企业”倒地的样子如泥胎玩偶一样软弱,才慢慢明白很多企业不过就是一个漂亮的桔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原来“大人物”们那时也不过仅仅是在追求一种感觉和创造这种感觉的环境。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