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39
- 帖子
- 303
- 积分
- 231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15-1-23
|
2#
发表于 2012-5-14 10:41
| 只看该作者
4.中国文化与思想的载体:从"人言为信",到今天"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等等,汉字对中国人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字符号,而且还是文字来源的理据中包含着的一种真理标准。而且,"也就是说,在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中,人们的思想行为只要与文字构成的含义相吻合,也便具有了天经地义的性质。"[5](P125)这种汉字构成中的真理标准的无形之形成,根源于后代对先人圣灵的崇拜和对先哲的意志和观念的继承之上。于是,对汉字涵义的品味、捉摸和对汉字形体的再设计等活动,就成了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敬畏文字传统的某种行为表现。在汉字这种区别于西方文字的创造过程中,中国人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观念,以及自身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标准都放在了这个方块字系统内。
广告摄影商标事务所影视广告片画册制作摄影公司食品摄影包装袋设计标识制作 5.对符号、文字在物体表面位置的经营意识:观察彩陶纹样和陶文、符号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对陶器表面符号(或称文字)的刻划位置已经有了讲究,经营符号位置的意识也已经出现了。经营文字或符号在空间中的摆放位置的意识,是文字编排意识的前身。从汉字被创造和使用开始,对文字的编排这一方式被愈发频繁和自觉的使用起来。
纵观史前中国至商周,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手段,始终体现着以具象描绘,向图案、纹样元素结合符号、文字元素表现变化的特点。至少从原始时代末期,中国人已不自觉的将平面设计的三大元素,综合的应用在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中,但是这种活动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平面设计。而汉字的出现,对中国人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
在二维中,将文字与字体的设计,插图或图形的创意,文字与插图的编排这三种设计元素或手段综合运用,通过人的视觉感官来传达信息的设计活动,是现代人对平面设计这一名词作的基本定义。平面设计也就是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业时代的到来,大规模机器印刷方式的开始,展开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序幕。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和可以暂时做出肯定的,就是从甲骨文时代开始,中国古人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才显露出它自己明显的特征和形态,和它的实用领域。
有如前所述,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在使用这些具有神秘的图腾、象征、装饰意义和用来记录重大事件的符号与原始文字工具时,史前的"艺术家"们(考古学家认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已经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难道没有对怎样才能更美观,而且能更准确的记录和传达自己的思想产生过任何想法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美的形式的追求,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而且这种追求也作为文明的一部分,伴随着审美观念的成熟被继承和发展着。从彩陶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时的"艺术家"们已经渐渐对器物表面上的纹样与符号的排列组合讲究起来了。"艺术家"们在出于实用目的为主的刻画过程中,积累了在平面中纹样与符号排列组合的经验。从对"中国三大古文字遗存"(甲骨文、简帛和封泥)和青铜器、陶文的发现和研究中,可以看到基于对这种经验继承而表现出的应用风格。
目前可以发现的,系统的汉字的使用是从甲骨文开始的。甲骨文的刻划书写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和模式,自上而下阅读的文字列,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的写,是甲骨文的基本版面格式。详细地描述应该是:"在甲骨上的刻辞分两种式样:刻在左右边缘的部分,由外向里读,……另一种是龟腹甲中缝两边的文字,皆由里向外刻……牛骨上的刻辞,一般刻在骨的边缘,是由外向里读……"[6](P12)。甲骨文可以至少被看作是上古时代出于用于占卜需要的,自觉的字体设计和文字编排作品。无论这种编排带有何种神秘意味,我认为都已经具备了平面设计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即字体的设计和文字的编排,时而在个别卜骨上还有线条绘画与甲骨文同时被编排在一个版面内使用的情况。甲骨上的书写与刻划,已经开启了中国平面设计的序幕,是中国古代平面设计意识外化形式的初期表现。
从甲骨文开始越来越多的对汉字字体所作的设计改进,以及越来越频繁使用的文字的编排和插图的采用,表明中国人对平面中文字与图案的编排形式的追求,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的独特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平面设计的意识和相应的方法,这些都显示出平面设计的雏形。王受之先生甚至认为,甲骨文和商周两代的青铜文(金文),都是人类最早的平面设计作品了。
在考古学已经发现的文物中,最早的将汉字、图画有意识的编排在一定的平面之中,使之传达一定的信息的物品,就可以暂时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了。
前面提到的个别甲骨文版面,虽然可以说已经有了平面设计意识,但并不成熟。现在可以发现中国人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平面设计作品,我认为应该是简帛书莫属了。目前为止,存世的考古发现中最早的一件帛书实物是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它看上去就像我们现在的配有插图的十二星座占卜书。帛书上代表十二个月的十二个神灵的造型设计奇特,辅助文字与插图排列有章。汉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彗星和其他星相的插图下纵向排列着说明文字,插图与文字的编排井然有序。汉《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等书简上的图文编排更加成熟,规整有秩。其中《博局占》中的文字和图形编排甚至类似于现代平面设计教学中常用的"网格体系"(Grid Systems)法则。中国人对文字的设计、图形的创意和图文在二维空间中的综合编排,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也是中国人最先将这一艺术形式确定下来,并把它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受之先生说:"平面设计与印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印刷技术产生的国家--中国,是奠定平面设计基础的国度"。[7](P14)不仅是印刷技术,我认为造纸技术也是这一基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从《金刚经》到《本草纲目》等线装书籍,是中国古代平面设计与印刷术结合的典型代表。
标志设计服装摄影电视广告包装材料宣传册设计企业专题片标牌设计包装机械 四.汉字"六义"和现代图象设计原理的关系
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所有人类认识活动的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中国人的思维具有明显的"意象"思维特征,汉字、中国书画、中国音乐都是典型的代表。后代人将汉字的创造和使用方法总结为"六义"。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同源性,使汉字与"二维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我想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学中的设计图象原理,来解读这一"不解"之源,使我们在这个角度上,对汉字与平面设计在思维根源上的关系有所思考。
安德列·勒鲁瓦-古昂认为,汉字在声音与注音符号(一群意向)之间创造了一种象征关系,这就为中国的诗歌和书法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中国文字在人类历史上代表了一种平衡状态,它一方面相当准确地表达了数学或生物学概念,另一方面又保留了运用最古老的文字表达系统的可能性,汉语符号的并置创造的不是句子,而是一组有意味的意象,意象的张力充满了暗示的意义。[9](P207-209)汉字的这种特性也使得它给平面视觉传达创意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
"汉字的'象形'特征在于它是对物体轮廓的简约化、概括化和具体化,是中国人对物'象'长期观察、留意的结果,使用符号形象对物象的再现,这一'再现'的过程并非镜像式的,而是渗透了中国人的情感和价值判断,汉字的形体和象形结构中已具有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加以再现的表现因素,它在再现物体之'象'时也同时表达了造字者的主观审美情感。汉字对物象的简约化和概括化,并不脱离'象'和'形',这就为理解和想象创造了一个颇富张力的施展空间……"[3](P354) 使我们能把握汉字形体的魅力之源的工具,就是它的造字法则和用字法则,这里的用字法指的是《说文解字》中"六义"的后两种,即"假借"和"转注"古人所讲的六书,现在普遍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不是造字法。汉字的创造,本质上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一种"具象的抽象"思维,因为这种抽象的思维始终围绕着象形文字与表意文字的设计活动。下面我想从视觉传达设计学中设计图象的原理出发,对"六义"所包含的创造性形象思维来进行讨论。
1.汉字的造字法中,包含着设计图象的意象概括性特征。
这里的设计图象,也就是指我们在平面设计中最终要得出的视觉结果,或其中的一定组成部分。设计图象"是设计师以视觉途径表达自身意图的,并引起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具体形状和姿态","设计图象的三层主要含义:一.通过视觉途径进行。二.具体的、生动的形象。三.能引起信息交流的视觉符号。" [8](P44)今汉字(隶书到现在的汉字)的设计图象特征中"具体的、生动的形象"这一特征相对于古汉字(隶书出现之前的汉字)较弱,但与今天世界上通行的其他文字相比则是最明显的。汉字中所蕴含的意象表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身精神世界的一种观照和态度。不同时代文化的痕迹,都在其中有体现。
汉字的"晨",是一个会意字。"辰"字旁原写做" ",是手握石刀的意思。与"曰"字一起刻画出了阳光劈开云层,一跃而出的景象。"坤"字中的"土"代表土地,"申"的本意原为女人生了女孩,女孩长大后再生女孩,代代延续的意思。"坤"自本义为丰饶的大地。"坤"与"地"词义相同,是先民对大地、大自然的一种崇拜。这种造字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意象对于人的心理的描述,也是一种主客体同构的意象,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象形方法。一方面是意象的显现,具有摄取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受传者又通过视觉进一步加工图象,获取意象,进而形成一定的观念(即积累经验,认识世界),指导社会活动。
2.汉字的造字法,还体现了"事物的概念的概括性"这一设计图象特征(概念的概括性是从形象中摄取一般的本质,进而突破形象,超越形象)。
汉字的偏旁部首从繁杂向简化发展的过程中,从图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汉字体现了"设计图象的概念性概括"这一特征。甲骨文、金文,已经将象形文字中的某些形状相对稳定的字总结出了相对固定的形,如"日"、"月",但对于某些字,如:"人"、"山"等,所指事物形态变化比较丰富的字,在古汉字系统中对它们的写法还是比较混乱和不定形,不管作为单个字,还是作为偏旁部首,同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之现象。拿"日"字举例:在甲骨文"旦"中写作" ",在"杲"中写作" ",在"是"字中写作" ","莫"中写作" ",在字形上的差异比较大。
办公装修logo设计店面设计彩页设计门面设计包装盒设计公司包装机械 也就是在对汉字字形所作的设计和改进之中,对"事物的概念的概括性"这一设计图象特征,就已经显露了出来。"山"字的写法,从多种多样到现行的通用写法,汉字抓住了"山"的意向,将不同形态的山的"象",概括为平地之上的直立突起,又抓住了山的概念,概括为高、险等特征。"崇、崇高","峻、峻峭","巍、巍峨","嵩、嵩山"。
3.汉字是设计图象的符号意义的一种体现。因为,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设计图象符号,汉字是人类信息传播中人工信息的代表,即"符号信息",是人类有意识地创造、吸收、利用能引起人们相对固定的思维和反应的各种信息形式。它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剥离了汉字语言文字的性质,它又近乎于一种非语言符号。正像是苏珊·朗格指出的:一般人对符号作的定义,都忽视了符号所具有的那种最为重要的理性思维价值,或者说忽视了符号的最主要的功能--亦即将经验形式化,并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以供人们观照、逻辑直觉、认识和理解的重大功能。汉字正是具有了这种功能,所以能为态度、情绪、情感等主观经验的表象的种种特征赋予独特的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