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0
- 帖子
- 578
- 积分
- 477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15-4-28
|
创新意识,助你成功
创新意识,对于开发人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高度重视。假如有一个人,他把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马列主义书籍都看过了,并且熟悉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学观点,那么,他能算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吗?还不能。因为他只是从书本上了解了政治经济学,仅仅是学到一些别人的东西,还没有自己的创造和见解,更没有把学到的知识付诸社会实践。同样,如果有人仅仅掌握了数学上的各种公式与定理,那么他也不能算是一个数学家。一个数学家最重要的就是要自己的创新,要能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人们往往以知识广博为荣,“学富五车”的人常受到人们的尊敬,当然,这也有一定道理,这说明了一种知识上的优势。但要想成才,只学习前人的知识,只具有良好的记忆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善于创造,勇于探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新。科学需要创造,社会需要创造。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前讲。
创新意识常常具体表现为敢于质疑。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比如,关于时间的统一性,过去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当作不言而喻的真理,可是爱因斯坦却对它产生广疑问,进而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为“相对论’的建立打开了缺口。当然,我们提倡质疑,并不是要人们去怀疑一切,即使怀疑也要建立科学的基础上,盲目怀疑并不能导致创新。
创新,还要有足够的自信。有人常说:“那么多伟人都没发现的问题,我能发现吗?那么多天才都没建立的理论,我能建立吗?”这实际上是一种缺乏自信无所作为的思想。前人再伟大,也总有鞭长莫及的地方。科学在发展——从前没有解决问题,现在条件成熟了:技术在前进——从前无法问津的领域,现在可以进军了;时代在变化——从前没有出现的问题,现在被提出来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青年学生大有可为的地方。我们需要的是振奋精神,打破自卑,树立自信。还没有登山之前腿就软了,那你就很难排除艰险到达高耸的山顶。一个怀疑自己能力的人就很少敢去怀疑书本,而一个从不怀疑书本的人是很难有什么创新的。创造能力的前提是创新意识,渴望创新。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所以他们才能积极进取,锐意开拓。而缺乏创新意识则会使你的聪明智慧走入误区或被埋没。要增强创新意识,必须克服“习惯性思维”的消极影响。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总喜欢用一种固定的、习惯性的思路本考虑相同或类似的问题,这是一种心理现象,叫“习惯性思维”。比如,盗贼在第一次作案得手以后,在相似情况下的每一次作案,一般都会采用同样的办法。正是由于盗贼的这种习惯性思维,才使得电子计算机破案成为可能。人们收集了各种盗贼作案的方式和手段,变为信息存入计算机,再根据本次窃案中盗贼所使用的手法和形式,来分析判断作案人。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证明习惯性思维这种现象人人皆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习惯性思维是产生创新意识的阻力,它常使人们按照习惯思路去考虑问题,很难跳出旧思路的模式,难于创新。
要克服习惯性思维对创新的影响就要经常和别人进行讨论和交流。每个人的思路都是不同的,多听别人的建议和批评,对克服习惯性思维大有益处。甚至还可以向一些聪明的外行人讲述自己的构想方案,虽然他们没有多少专门知识,但他们的看法和疑问往往能启发我们的灵感,开阔我们的思路,使之能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克服习惯性思维的办法,还可以有意识地中断思维的连续性,如写完文章之后,可以暂时把它放一放,或者解一道数学题绞尽脑汁仍想不出解法时,也可暂时停下来。因为这时候习惯性思维在作怪,暂时从事别的工作,让习惯性思维的痕迹消失以后再重新思考,这样。往往可能获得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
心理学家认为,以下 15条方法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a.多了解一些名家发明创造的过程,从中学到如何灵活地运用知识以进行创新。
b. 破除对名人的神秘感和对权威的敬畏,克服自卑感。
c.不要强制人们只接受一个模式,这不利于发散性思维。
d.要能容忍不同观念的存在,容忍新旧观念之间的差异。相互之间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取舍、有发展。
e.应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创新的基础。
f.增强对周围事物的敏感,训练挑毛病、找缺陷的能力。
g.消除埋怨情绪,鼓励积极进取的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意见。
h. 表扬为追求科学真理不避险阻,不怕挫折的冒险求索精神。
i. 奖励各种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行为和成果。
j.经常做分析、演绎、综合、归纳、放大、缩小、联结、分类、颠倒、重组和反比等练习,把知识融合贯通。
k.培养对创造性成果和创造性思维的识别能力。
1.培养以事实为根据的客观性思维方法。
m. 培养开朗态度,敢于表明见解,乐于接受真理,勇于摒弃错误。
n.不要讥笑看起来似乎荒谬怪诞的观点。这种观点往往是创造性思考的导火线。
o. 鼓励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不怕失败,认真总结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