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39
- 帖子
- 303
- 积分
- 231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15-1-23
|
被“盯上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经过2012年各种大小动作的业务整合,PPR集团终于把年终一击放在了中国:于近日突然宣布收购本土珠宝品牌Qeelin(麒麟)多数股份。这是PPR首次收购中国品牌。
尤其是在其董事长Fran?ois-Henri Pinault发表过担忧言论,“自从Alexander McQueen和Stella McCartney销售壮大,突破1亿欧元后,我们旗下就没有年轻品牌了,大家一直在谈论投资一个新的奢侈品牌。”之后,人们都在猜测这个奢侈品集团每年两次举行的战略会议中,谁家能拔得头筹成为下一个收购对象?
虽然消息公布之后,品牌方热闹高调的将宣传重点放在“首次收购中国品牌”上,但从2012年全球奢侈品业绩来看,这步棋走的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首先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只有硬奢侈品仍能保持稳定增长,这一点从今年各大珠宝品牌在中国耗巨资办展、发布新品的势头就可看出一二。而与竞争对手Richemont(历峰集团)相比,PPR旗下除了表现平稳的Boucheron(宝诗龙)外,几乎没有能与Cartier(卡地亚)抗衡的珠宝腕表系硬奢侈品。于是,在保险的资金流内收购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或者说目前被低估的品牌便理所当然的成为整场并购的核心词。
PPR奢侈品部门董事总经理Alexis Babeau(同时也是PPR董事会成员)在对外发表的声明中谈到, “现在Qeelin的规模和我们在2001年、2007年收购Balenciaga 和Bottega Veneta时的规模差不多。
迄今为止PPR旗下品牌一共是12个(如果加上Qeelin则是13个)品牌:其中3个来自英国、2个来自瑞士、4个来自意大利。Bouchron是属于价位较高的、具有鲜明法国设计师风格的品牌。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和Qeelin之间没有任何重叠。这对PPR的产品组合带来了重要的互补,我们今后会做大在珠宝方面的业务,毕竟珠宝消费已经是一个很热烈的趋势。”
但对于Qeelin来说,PPR集团真的就是理想中的伯乐吗?这家由陈瑞麟和法国企业家伯怡在2004年共同创立的珠宝品牌(前者担任创意总监,后者为CEO)主要客人集中在亚洲(尤其受香港客人欢迎),平均价位在4000欧元左右,年龄跨度颇大,从时髦白领到商界领袖,都会为自己或朋友购买这个高级、小众且性格鲜明的珠宝,它的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拥有“独立精神”。
而Alexis Babeau在谈及Qeelin时,对其理解依旧停留在对中国传统符号的解读上,“比如它用的材料是黄金(中国特色)、铂金、红蓝宝石。”可能对于着眼亚洲市场的财团来说,连葫芦造型都是意味深远、能够抓住中国人钱包的。
至于并购后,Qeelin的“个性”会不会随着PPR而走还未可知,但它的扩张速度、选址品味、店内设计必定会受PPR的强大意志调控。曾耳闻独立设计师被财团收购后,后者强势要求新店风格变成更容易被大众解读的“酷”而非设计师本人想要的平和含蓄。
从2013年1月开始,新东家PPR将会帮Qeelin在亚洲市场大力开设新门店,“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香港,PPR都有一帮专职的来自房地产部门的人员帮助品牌寻找店铺位置、进行价格谈判。Qeelin会得到集团房地产部门、媒体购买部门的大力协助。包括在PPR强项电子商务领域,都会让它成为Qeelin发展的新渠道。”显然,原先只有14家精品店(7家分布在中国大陆,4家在香港,3家在欧洲)的设计师珠宝品牌,在脱离独立之后换来了便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