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55
- 帖子
- 320
- 积分
- 215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14-3-16
|
三水年画、春联展览开幕,众多市民前来赏年味
“小的时候,每逢过春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贴有年画,门框贴有春联,现在只剩下春联,难得年画的身影了。来到荷花世界年画展览厅看到那么传统年画,感觉回到了儿时的春节。”今日(2月9日),三水首届年画展览在荷花世界举行,现场展出上千幅年画与上百对春联,其中包括中国最著名的五大年画生产区的年画。年画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不少市民感言年画展览让他们回忆起旧时春节的情景。
中国传统春节都有贴年画与春联的习俗,近年来随着年味的变淡,春节传统民俗越走越远,很多民俗也逐渐消失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时代。佛山民俗界人士认为,贴年画挂挥春此乃汉族的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每逢春节,特别是在乡村,村人多有请村中有文化、书法好的人帮忙写挥春,而商人习惯上是从集市上或文人雅士、书法家等手中购买、雅属,于春节前夕,多在年卅晚,贴在或挂在大门两侧,称为春联。春联多以吉利言语,祈望美好生活之词语组成,从对联中,人们可看到主人的工作职业。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除了挂挥春,还有贴门神与年画之习俗。相传宋代开始,人们为祀三国时的关羽,并将关羽称为关帝,遂将其绘成年画作门神,贴于门上,也有一些巧手之人自己绘制或剪贴一些喜庆欢乐的年画张贴,这就将贴门神改称之为贴年画了,而这种习俗也与挂挥春并存流存至今。一般贴门神多在年卅,主人在贴门神之前要烧香、烧炮仗,并要在历代祖先的神主牌前说上几句吉利的话,再出门口恭恭敬敬贴上。古时的人喜采用“图像意念”,如福、禄、寿三字,多采用蝙蝠、方孔钱、桃子等图象的物品,来表示吉祥的意念,更有人将福字贴倒过来贴作门神,这种倒贴福字的习俗,是取其谐音“福到”或“到福”的意思。
今年春节,三水荷花世界举办“春花香荷塘、民俗迎新春”——三水首届水乡春花节暨新春民俗文化节,其中年画展览与游客现场挥春是民俗文化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日是除夕,年画展览正式开幕。记者在现场看到,几百平方米的展馆挂满了年画与春联。展出的年画作品有上千件、春联作品上百件,其中包括佛山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这些中国著名年画地区出品的年画。还有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与山东杨家埠、东昌府、高密扑灰和平度宗家庄等著名的年画生产地的精品年画。
年画展览还介绍了中国年画、春联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美好的寓意等,比较完整地向游客展示出中国年画的文化价值与文化风韵,让游客了解到年画急需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展览的时间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元宵节。
年画展览当天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有相当部分还是年轻人。广东省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主席周崇贤谈到,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奇葩,浓缩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民间的生活,生动活泼而富于情趣,具有鲜明的草根性与浓郁的民间气息、地域特色。通过年画展览,不但能够让游客和市民大饱眼福,了解中国年画的历史、文化与民俗,而且可以体会到中国劳动人民纯朴的思想感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中国年画历史悠久,有辟邪迎祥、神佛崇拜、戏曲故事、讽世劝善、写景纪实、花鸟鳞虫等极为丰富的题材内容,又有明展明挂、勾金、花金、印金、水墨、常形、填水脚等那么多种绘画形式语言,即使使用同一块版印出来的稿本,经不同画师的手笔便可出现各不相同的神气。让人感到生气勃勃、动中含静,舒畅而又精致,自由而又严谨。
年画是我国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民俗性绘画艺术,是美术领域特有的门类。不仅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丰富多彩的中国年画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包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如今的春节已经看不到几户在屋里贴年画的人家,年轻人不但对“驱邪纳福”之类的说法根本不相信,而且也觉得这样的老年画根本不好看;长年从事年画的作坊也慢慢消失了。中国年画面临消亡的危机。他希望通过年画展览与旅游文化这个载体,能够实现“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的理念,从根本上传承保护中国传统年画。
据介绍,从今年春节开始,荷花世界将在每年的春节举行年画展览,充分发挥中国年画的传统资源优势,打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学术化、专业化、精品化、权威化的全国年画展示与产业发展平台,选拔优秀年画艺术作品,集中宣传推介中国年画的传统艺术精。彰显创意内涵,突出产业发展理念,汇集全国优秀年画作品,弘扬中国年画民族文化艺术的内涵。选拔优秀艺术作品,编辑出版大型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