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秋山问道图》案例展示

画僧巨然,江宁(今南京)人,是五代时南唐开元寺和尚.工山水。,他的山水·祖述蓝源”,并发展了董源的画风,所以画史上常以董、巨并称。董、巨所开创的江南山水画派,成为宋代山水画的主要流派。975年赵宋灭掉南唐后,南唐后主李爆降宋,巨然随之来到沐梁《开封),人居开宝寺。据记载,他曾在学士院作《烟岚晓景》壁画,.当时称绝”,蜚声宋初画坛。

      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巨然山水画“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山川高旷之录”。米带《画史》中也说:“巨然师董源,今世多有本。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巨然少年时多作矾头,老年平淡趣高”。又说:“仲爱收巨然半幅横轴:一风雨景,一皖公山天柱峰阁,清润秀拔,林路萦迥,真佳制也”。宋人刘道醉‘圣朝名画评》记得更详:“度支蔡员外挺家有巨然画故事山水2轴,而古峰峭拔,宛立风景。又于林麓间多用卵石,加松柏草竹,交相掩映,旁分小径,远至幽墅,于野逸之景甚备”。从这些史籍记载可知巨然山水画法十分接近蓝源,画的是江南山林丘壑的烟岚景象。如果说他们之间还有区别,那就是蓝源山水以平淡浑厚见长,而巨然山水在于“峭拔”、“琐细”(《宜和画谱》)。米带认为  “巨然明润郁葱,最有爽气”。现存巨然的山水画作品如《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层崖丛树图》、《山居图》等,多作大山大水的“高远”构图,具有“古峰峭拔”之势,并能表现出江南特有的宁静、安乐、平和、檬漆润湿的景色,的确给人以幽深、“明润”、“爽气”的感觉。

      《秋山问道图》绢本,纵156.2厘米,横77.2厘米,是以墨笔画成的江南山水景色。构图具有五代宋初的共同特点,峰峦层层相叠,林木丛生。在表现手法上,作者根据江南一带湿润气候的特点,作山石圆浑,多泥带草,山头多卵石等特征。画法上运用“披麻艘”来表现山峦形体,又于峰峦峻岭之外,林麓之间,用淡墨点染出明净光润的垒垒卵石,即所谓的“矾头”,用破笔焦墨点苔。浓黑的墨点与清淡的效笔相互辉映,显得墨彩秀润浑厚,表现出江南山光水色的特有情趣。这种“披麻效”法与山头的垒垒“矾头”、是巨然山水画的典型风格,从中也可窥探其与董源一脉相承的师法渊源关系。图中深山一条屈曲小径,直通幽谷,密林丛树中掩映着竹篱茅舍,一老者盘腿静坐,惫境幽静。画面近处的水泊岸边排排蒲草,流露出天真自然的情趣。此图可能也是他的晚年之作。北宋的统一,南北各种绘画流派汇集北宋京都汁梁,巨然晚年又留居于此,因此,他的画风,除了具有江南画派天真平淡、浑厚华滋的特点外,也适当地吸收了北方画派如关全等山水画的一些表现方法,形成自己的特点。这也可以说是巨然和董源绘画的不同之处。

      总之,奄源、巨然等人组成的江南山水画体系,为宋代米带父子;元代黄公望、倪琪、高克恭;明代沈周、文征明等山水画名家推祟备至,称为山水画的一代巨匠,可知其对后来影响之深远。

      此图现藏台清省故宫博物院。

《秋山问道图》案例展示2.jpg

《秋山问道图》案例展示1.jp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