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
- 帖子
- 1522
- 积分
- 1213
- 阅读权限
- 200
- 最后登录
- 2023-9-12
|
《写生珍禽图》案例分析
我国传统绘画,一般分为人物、山水、花鸟3科。3科中,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来说,人物画的兴起和成熟最早,其次是山水画,再次为花鸟画。花鸟画的远宗,据史载是六朝时期的顾野王,但从实际情况来考察,花鸟画独立为一科,应在唐代。唐有画花鸟一类的画家20余人,其中又以晚唐的边莺最著名。而花鸟画在唐代仍处于初创阶段,其成熟时期,是在五代。作为标志,是五代时期的两位著名花乌画家和他们的作品。这便是徐熙和黄荃。2人往往相提并论,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画派,即“徐、黄异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约903-965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为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他自幼喜爱绘画,在13岁左右就拜唐末花鸟画家刁光撤为师,学画花鸟、竹石。黄荃不死守师法,取众家之长:如画鹤学薛授;花卉蝉蝶学膝昌佑;人物、龙水学孙位;山水云树学李升;能融汇贯通,自成一家,有“全该六法,远过三师(即刁、李、孙三人)”之称。黄荃以他卓越艺术才华博得了当时统治者的“厚遇”,17岁就人宫廷画院,任待诏职;23岁任画院主管;后又累升至“京副使”等职。
据传在后蜀广政七年(公元944年)淮南献西蜀仙鹤数只,蜀主孟和命黄鉴绘于偏殿的墙壁上。黄鉴应命挥笔,描绘了6只不同姿态的仙鹤,有“映天,(昂首张味而鸣)、“惊礴”(回首引颈上望)、“啄苔”(俯首下啄于地)、“舞风”(乘风振具而舞)、“梳翎”(转硕整理羽毛)、“顾步”(行走而回首下顾)。由于他画得生动通真,竟使真鹤以为同类而飞舞至画旁。蜀主大为惊奇,十分佩服黄鉴的妙工,并由此把这座偏殿取名为“六鹤殿”。另有一次,孟耗的“八卦殿”建成,命黄荃于宫殿四壁画四时花卉、兔难等。画完不久,有人在殿前向孟捉进献白鹰一只,不料该鹰见了壁上画的野鸡,误以为真,竟连连飞捕。孟和磋叹不已,遂命翰林学士欧阳炯作《壁画奇异记》一篇,以表扬黄荃的艺术成就。当然这些故事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查,但可以从中反映出当时人们对黄荃花鸟画的极高评价。
关于黄荃的花鸟画,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说:“诸黄(指黄荃和他的儿子黄居宝、黄居来等)画花,妙在斌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但以五彩布成,谓之写生”。传为黄鉴真迹的《写生珍禽图》,就是这种画法的具体体现。图中表现了麻雀、鹤令鸟、鸿鸟、蜡嘴、炸蚝、蝉、蜂、天牛、乌龟等20多种禽鸟、动物、昆虫,大小间杂,信手画来,不求章法,不假经营,但形态状貌,表现得通真生动。从他对羽毛、翅具、嘴爪、鳞甲的富有质感的刻画上,可见画家对这些禽鸟昆虫的形体、结构、动态了如指掌,因而表现得准确、生动、真实而自然。特别是那只抖翅张嘴的小麻雀,似乎使我们听到了它吱吱喳喳的叫声,令人感到亲切可爱。通过此图我们可知黄荃在表现技法上是用墨线细勾,然后用色彩层层晕染。这种方法的确既能充分地表现出物象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一种富丽工巧的艺术特征.在图下角有“付子居宝习”的题字,说明这幅两是给他儿子黄居宝临幕学习用的范本。作品虽然还不是画家正式的创作作品,但已显示出黄签的作品富丽而不柔媚,精致而不纤弱的艺术风貌。他的这种画风,黄居宝、黄居来又加以继承和发展,被人称之为“黄体”,代表着画院的风格。人宋后,曾左右了当时画院的花鸟画达百余年之久,对宋代及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较深远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绘画的着色方法http://www.bj-cl.com/html/20130801/281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