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寒雀图》案例分析

宋代重要的绘画史籍《宣和画谱》记载:·祖宗以来,图画院之较艺者,必以黄荃父子笔法为程式。自白及吴元瑜出,其格遂变。”

    这里所指的“白”,就是北宋中期杰出的花鸟画家崔白。

    北宋前期画院的花鸟画很受统治者重视。但是花鸟画坛却是以黄荃父子为代表的“黄派花鸟画”的一统天下。这是因为黄荃、黄居来父子的花鸟画风格以辉煌富丽的色彩,适应了统治者享受人间富贵的乐趣,而备受宠爱。另外,一些趋炎附势的画家,也都以习黄派画风为荣,因而形成北宋前期画院花鸟画一花独放的局面。至熙宁时期,黄派画风统治画院达百年之久,这种单调、孤寂、沉闷的局面,已严重阻碍了花鸟画的发展,黄派的末流更是陈陈相因,毫无新意。艺术上的变革已势在必行。熙宁、元丰年间的花鸟画变革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极力提倡写生,二是要求有新的表现方法。提倡写生者,首推赵昌。据传赵昌“每展朝露下时,迈阑栏谛玩,手中调彩色写之”。追随赵昌的有易元吉,“多游山林,窥猿狄禽鸟之乐,图其天趣。”但是,真正改变因袭黄派所造成的利弊者,是崔白的出现。

    崔白的艺术格调,我们可以从他的《寒雀图》来分析印证。

    《寒雀图》中,画家摄取了日常生活中习见的题材。在空旷的背景上,占据整个画面的只是一棵在寒风中仰伏曲伸的老树干和9只活动在枝头的麻雀,画面单纯、简洁。画家的用笔疏放而有变化,除了麻雀的嘴和尾翎是用浓淡粗细不同的线勾出轮娜外,其它部位是根据雀的形体结构和毛羽的纹理来用笔。树枝用浓墨枯笔。麻雀毛羽的光滑柔软和枯枝的苍硬盘曲之态形成一种对比。画面有工有写,变化多端,形成秀挺疏放的格调。作者通过平凡的景物,创造出不平凡的意境和感人的艺术形象。麻雀是画家主要表现的对象。作者并没有着重刻划麻雀冻馁瑟缩的情况,而表现这些小小的生灵飞鸣、腾跃、抓痒、憩息、俯仰、窥视等各种生动的姿态和神情,把.地偏无人之态”的天然情趣,表现得活灵活现。让观众从宁静寂灭、寒凝大地的意境之中,领略到大自然生命力的顽强不息。通过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崔白的花鸟画善于表现在特定自然环境中花鸟的不同情态,使花鸟画的意境得到开拓。
      《寒雀图》的构图也是别具一格的。画面上的9只麻雀从布局上来看可分为3组;左端的一组有3只麻雀,一只侧身立在枝头,正举爪搔头,下方2只相互依偎,其中之一静卧枝头闭目养神,另一只弓背垂首向下窥探,起到与中间一组相呼应的作用。中间一组有4只麻雀,处在画面中心位置。其中左下边一只隐身树后,昂首而鸣,上方居中一只俯身瞰视,与右下方回首上顾的麻雀相顾盼,另一只倾身欲动者又与右端的一组相照应。右端一组只有2只,其一倒挂枝头,作翻筋头状,活象顽皮的孩童,天真可爱。另一只正展开双翅,似刚从远方飞来,也要加人这熔耍的伙伴中来。3组有多有少,有聚有散,有主有次,有分有合,形态各具,妙趣横生。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画家使居于画面正中央上方向下瞰视的麻雀,与居于左边一组中侧身抓痒者和右边刚飞进画面的那只麻雀,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在画面上起到向中间集中、相互连贯和统括全局的作用。使整个画面保持在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如同一曲美妙的乐章,既有节奏韵律的起伏变化,又有通贯全曲的基本旋律。

    宋人著《广川画跋》曾记:“崔白画蝉雀,近时为绝笔”。我们从《寒雀图》中的麻雀描写上,确实可以证实崔白是画雀的高手。

    崔白流传至今的作品还有两幅,一是《双喜图》,一是《竹鸥图》。从这些作品中也有可窥见这位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的成就,这就是严谨的构思布局、隽水的意趣和诗一般的意境。
寒雀图.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北京设计知识http://www.bj-cl.com/dnew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