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墨梅图》案例分析

《墨梅图》是金农为一山僧所作的《冰雪之交》梅花册页中的一幅。全册共、6幅,皆为勾圈的白描。有浴月之梅,有傲雪之梅,有编篱之梅,有细枝之梅,有老杆之梅,其章法、策简、立意各自不同。这幅梅花截取梅树中间一段,老千左右横斜,粗细梅枝纵横交插,屈枝凌空,或如鹿角,或如鹤膝,或如蜂腰、鼠尾,其嫩枝犹如发箭,繁花如簇,有正阳、正阴、上极下彼,全开半开,左侧右侧,落英包胎,含烟泣雌,体里不一,梅花的千姿百态,一一跃然于纸上。画家以浓淡参均之墨,走枝扫干,勾花以淡里,花蒂花须及苔点以浓焦墨,层次井然。画之左上方以其厚重的“漆书”题写“空香沾手”4字,著“百二砚田富翁。”苍老粗大、浓淡交融的梅干与淡墨的梅花相得益彰,梅花愈显妖嫩,灵透如玉似闻其香。篇幅不大,梅树的格曲鳞皱之状,梅花的东艳凌籍、铁骨冰心之神已充分地表现出来。
    金农画梅“以梅竹为师”。他在家中“耻春亭”前后左右种植老梅30株,日夕相对,耳濡目染,梅花开时,挥毫写生。有时他迎风冒雪去野外,观察山边路旁梅树生动自然的野趣,搜取大自然中瞬息万变的各种现象,为梅写照。每当隆冬时节,他还常到孤山脚下观赏相传宋代诗人林和靖所手植的老梅,“吟赏其侧”,领略其痰影支筒、暗香浮动、冰肌清骨的风韵。由于金农对梅花观察细腻,对不同时节的梅花生态特征有深人的了解,所以他的梅花具有独自的面貌。金农也非常注愈向古人及同时代的画家学习,极取所长。他说:“吾乡龚御史田居先生家有辛贡粉梅长卷,丁处士钝丁家有王冕红梅小立轴,皆元时高流妙笔,予用二老之法画于一幅中,白白朱朱但觉春光满眉睫”。宋释氏泽禅师善画梅,尝云:“‘用心四十年才能作花圈少圈耳’。元赵子固亦云:‘浓墨点椒,大是难事。’可见古人不荀败煤秃管,岂肯轻易落于纸上耶。予画梅率意为之,每当一圈一点处,深领此语之妙。”这些都是金农师法古人,从古人技法中吸取营养而融汇一体的心得之言。他在博取前人画梅之妙的基础之上,又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愈,笔下的墨梅既保持着传统画梅的特色,又能从传统里溶化出来,具有造意新奇、清雅古朴的独自风貌。
    金农的梅花艺术,与他的书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金农书学《国山》、《天发神滋》碑及楷书、汉隶,取其力I浑厚、字体奇古的优点,加以创造,形成了笔力苍劲、古拙朴茂的艺术风格,有“漆书,之称。他的书法令人感到象是以刀子刻出来的。金农的诗文小品气味隽永、窝意深远。他在画中题写古拙朴厚的“漆书”,题以耐人寻味的诗文,集诗书画于一纸,得“三绝”之美。
    在那日趋死板,幕古之风笼罩画坛的乾隆时代,金农和“扬州画派”的其他画家一起,敢于突破“正统”派的画风,大胆创新,为当时画坛开创了新格局。今日重读他的墨梅图,仍有一种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之感。令人回味无穷……

《墨梅图》案例分析.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北京设计公司http://www.bj-cl.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