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设计的意义

     在意大利,如果谈到设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设计文化这个有些模糊但是并不虚幻的概念。设计文化这个短语涵盖了设计规则、现象、知识、分析手段以及在设计具体作品时必须考虑的超越基本功能的更多的因素。因为在今天,任何经过设计的物品都是在一个比以往更复杂、更难以捉摸的经济和社会模式中被生产、分配和使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文化理论并不存在,设计师们不断地讨论设计文化不仅是职业的需要,也是认识文化、社会和政治环境的需要。因为今天已不只是工艺美术师和装潢师的时代,设计师们面对的问题是远远超出传统设计范围的文化问题。另一方面,想要建立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文化理论也会非常困难,理论对一个文化范围所起的引导作用对另一种文化也许是误导,除非将设计目的仅限于功能本身,限于它的物质性。其实一切文明都是由物质的东西构成的,没有物质文明就不存在。所以可以设想,设计的文化意义是可能由其产品被不同的文明所分配、占有和使用来赋予的。经过设计的事物在工业化以来的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它们的功能和可靠性受到比以往更加持久的考验。然而,当我们尝试着定义它们的文化位置以及确立它们和人类的关系(或是和人类应有的关系)时,一个抽象的、几乎是超现实主义的特性显露出来,那就是物质客体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大量复制或变异复制并通过大众消费系统向一切看似遥 不可及的终端扩散。人类学家玛利•道格拉斯(Mary Douglas)和经济学家巴伦•伊舍伍德(Baron Isherwood)在他们合著的一本书《商品的世界》(The World of Goods)中提出了“消费的人类学”的理论及其认识途径。他们认为,人们必须首先把消费视为“构成解释工作动力和社会认同的要素,由此消费本身也成为社会需求的一部分,这种社会需求包括进入愿望的社会阶层和建立理想的关系,获取特定社会阶层的流行商品从而允许这种愿望的实现和理想的关系的发生。”由此观点来看,商品(由其是作为设计作品的商品)是沟通手段,是“沟通符号,是冰山一角,这座冰山就是整个社会过程。

     产品成为公共需求和所谓个人化选择的影像,它的存在仅仅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心理投射的这种观点并不新鲜。它最早的表述可追溯至18世纪风行欧洲的有关商品的辩论。卡尔•马克思在谈到“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时曾以现实主义术语对这种转换大加抨击,他在《资本论》中断言:“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的象征,它在人们面前成了物与物关系的虚幻形式”。之后,类似的觉悟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欧洲知识分子中弥漫开来。从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开始,欧洲知识分子们就对世界博览会上的展品所呈现出的公众诱惑性质深感不安,尤其对美国以市场概念制造出的“大众化”表示怀疑。“如今从美国派生出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都是物体的表象,生活的表象……” 里尔克在致胡勒维兹的信中这样写道。而对弗洛伊德而言,他在《文明和它的不足》(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中将现代人比喻为一种附加了无数人造配件的“组装的上帝”,这些配件“并不是他的一部分,在给他以心理满足时也给他带来麻烦。” 意大利的未来派们——尽管他们歌颂机器和人造物——也不能不注意到围绕在他们四周的物质有种暧昧不清的幽灵似的特性,这些物
体以一种难以捉摸的、令人不安的方式复制我们的社会关系和情感关系。在戏剧《他们来了》中,马里内蒂用家具作为对“奇怪荒谬的生活”的暗示,摆放在舞台上的只有八把餐椅、一张餐桌和旁边的一把扶手椅。

     像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所说的那样:“社会变化使人可以和物质建立起一种与以前不同的更为平衡的关系。但是,每一个文化体系都会把自己置入一种在它和表达该文化体系的社会之间建立起来的辨证关系之中”。设计也不例外,事实上,设计作为一门与一切领域密切相关的学科,其相关性就赋予了设计一种其他知识领域不一定具备的中心性。而这种中心性地位赋予设计者的是社会责任而不是权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设计抱以暧昧的态度。到今天,设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以及在视觉领域的正统性才终于引起重视但还有待被确立。或许这就是我们在思考设计的意义时首先要自觉考虑的问题。




晨立宣扬是一家专注于创意设计与商业摄影的专业型品牌平面设计公司。主要以企业形象设计VI设计LOGO设计标志设计羽绒服摄影设计、企业画册设计宣传册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等平面设计及服装摄影为焦点的创意研究和执行团队。作为一家专业的北京设计公司,我们关注企业各种平面设计的要求、创意、定位、推广、应用等项目,为客户提供最优秀的画册设计等全方位的平面设计服务。网址:http://www.bj-cl.com

标题 如改成类似 资深设计师浅谈设计的意义 应该更好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