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0
- 帖子
- 578
- 积分
- 477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15-4-28
|
在评价印刷品质量时,通常我们最常用的两个标准一个是颜色一个就是套印,可见实现良好而准确的套印对于印刷出好的产品是多么的重要。套印一般指的是各色图文被转印到承印物规定的几何位置上,各色图文的轮廓套印精度符合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对于某些印刷品(例如:精密的国界线,导航图等),基本套印不仅包含有上述的要求外,还要求图文必须符合原图尺寸。一般套印准确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同一张印刷品上的不同色,而且同一印刷品的正背两面,同一批产品的印张之间都应当达到相当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套印不准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工作流程上看,几乎每一个环节(材料准备,制版,印刷)都会成为产生套印不准的根源,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下面我们对这些原因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一、制版:
1. 拼版(由于CTFilm的使用日益广泛,在拼版中导致的套印问题已经越来越少了,只是在手工拼版中还是很多见的)。出现的问题一般只能重新拼版、晒版。细心操作一般可以避免。
2. 软片在储存的过程中发生变形。
3. 晒版导致
一般在一次晒版中不多见,常在两次或多次晒版中见到。建议,在需要多次晒版时先晒台纸,有条件的企业如果使用连晒机的话能够更好的保证晒版精度。
4. 烤版
在烤版的时候,如果PS版烤版的时间太长或是温度不均匀,容易导致版材变软,抗拉强度下降,上到印刷机以后受到张紧力的作用就会很容易变形,导致套印问题。
二、材料:
这里所说的材料主要是纸张。
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有大量的OH基团,加上纸张的多孔结构,水很容易通过化学键结合、吸附、结构渗透进入纸张,所以纸张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又因为纤维吸水后会迅速膨胀的性质,决定了纸张的形状尺寸并不稳定。
1. 胶印不同于其他印刷,在印刷中会使用水,如果施胶度不好的纸张,或是草浆〈草浆里含有大量的半纤维素,而半纤维素中的羟基含量更高于纤维素〉含量高的纸张,形状稳性不好,在印刷中就会严重变形导致套印不准(从第一色到最后一色图文部分依次变小)。
•在印刷中遇到这种纸张一般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更换纸张了。
•另外在印刷质量不太好的纸张时,我们有时也会采用在正式印刷前将纸张印一遍水,人为的加大纸张的含水量(我们俗称"跑水"),让纸张有一个预变形的过程,这样在正式印刷的时候纸张的变形就会小得多。
2. 纸张有紧边或是荷叶边
对纸张进行调湿处理,使纸张边缘和中间的含水量一致,并且尽量使纸张的含水量略高于车间的相对湿度(建议采用强制调湿法)。
3. 纸张带静电
纸张在运输过程中互相间的摩擦,或是自身体积变化后容易带电。纸张带电的后果通常会导致输纸困难,套印也就无法保证。解决的方法是适当的提高车间的相对湿度(一般20℃时湿度应保持在55%-65%),尽量保证车间的温湿度恒定也是防止静电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机械原因:
由机械的原因所导致套印不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一般无外乎两类:
一类是来自机器自身所能达到的套印精度的限制。我国对进口印刷机的套印误差的限制是必须达到0.01L,对国产印刷机的限制是0.02mm。一旦套印误差超过0.07L就说明机器本身的性能极差,无法印刷出套印准确的产品了。面对套印精度达不到要求的机器,一般来说操作人员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机器本身的套印误差的大小是能否印刷出套印准确的印刷品的前提。
另一类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操作不当,机器调试不当,或是机器磨损所导致的套印不准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用比较多的时间按照纸张在机器中的运行过程来分析这些问题,并给予一定的解决方案:
(一) 输纸机输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平稳正确的输纸是能否保证印品套印准确的第一步,尤其对于单双色印刷机印刷多色印品时表现更为明显。
A 通常我们把纸张在侧规开始定位时仍未到达前规定位线的现象称为“下纸慢”。
导致下纸慢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下面我们对一些实际生产中最常见的故障做一些分析。
① 分纸吸嘴和送纸吸嘴吸力不足,导致纸张不能被飞达合理的送出。
建议:适当的加大吸气量(或降低气压)
定期清理气路(尤其是吸气的分气室和气管最容易堵塞),保证气路通畅。
定期的保养风泵。
② 飞达的分纸吸嘴的橡皮圈太小或太薄
③ 压纸脚和分纸嘴争嘴(压脚踏到了已经分起的纸张)•图示中A的位置下凹量大的话最容易出现这类情况,这是因为压纸脚踏到了这个凹陷上的话就相当于分纸嘴离纸堆的位置降低了,而且也无法把纸尾拉平,这样就会导致压脚下落时踏到纸尾。
建议:先用插楔子或是垫纸带的方法把纸垫平,然后在调节飞达的高度。
•压纸脚和分纸吸嘴的相对高度过低。
建议:适当的提高分纸嘴的高度,或是降低压脚的高度。
④ 纸堆过分低于前齐纸挡块
•出送的纸张被挡住,造成下纸慢
建议:一定不要让纸堆低于前挡纸块摆动轴的轴心,一般的位置要求是低于前挡纸块顶端5~10L即可。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适当的升高飞达(实际上升高的是高度检测装置)。
⑤ 前接纸摆滚下落时间晚或磨损严重
•使摆滚在送纸嘴送出纸张将要停止吸气尚未停止吸气时刚好下落压纸,压力以停机时能够感受到一定的拉力即可。(实际上更合理的做法是按照机器的角位说明调节,因为飞达送纸的传动时间应当是以摆动滚为基准调节的,而不应该倒过来,后面我们还要做比较详细的讨论;另外要注意准确的调节摆滚的各部分,由于不同的机器机构各有不同不再累诉)。
•磨损严重的话应当及时更换。
⑥ 飞达的送纸时间过晚(相对于接纸摆滚来说)
•在摆滚的时间正确的前提下,依据摆滚下落的时间调节飞达的传动时间(BEIREN的PZ4880-01和海德堡的SM都在飞达的传动箱内有一个可以调节相对位置的链轮)具体时间配合关系见④。
⑦ a 纸带张紧力小,或压轮压力过轻。解决方法:张紧传纸带,或适当加大压轮的压力。
b采用真空输纸带的机器表现为气压大,要适当的加大压轮的压力。
⑧ a 递纸牙垫过低,或上摆式的前规高度过低,或下摆式的前规上的盖规离输纸台过近。
•按正确的位置调节(上摆式的递纸牙垫、上摆式的前规和下摆式的前规上的盖规离输纸台的距离都应当是:薄纸厚*3或是厚纸厚+0.2mm)。
b 下摆式的递纸牙高于输纸板台。
•按正确的位置调节(牙垫应和输纸板台的高度相平或是略低)。
a、b 导致套印不准的原因都是由于机件的调节不当阻止了纸张的准确定位
*另外应当注意的是无论是上摆式的还是下摆式的在调节中都应该以递纸牙垫高为准调节输纸板台的高低,然后以输纸板台的高度为准调节前规的高度。
⑨ 输纸机的输纸时间和前规下落时间配合不当
•应该以前规刚到达定位位置时,输纸板上纸张距离前规定位线3~5mm为准
⑩ 纸张在前规处定位时被弹回
•可能是由于输纸板上的毛刷和毛刷轮位置不对造成(应当和纸张的后沿相切)
•另外在印刷厚纸时尤其是卡纸时,可以考虑使用压纸球。
纸牙在前规处的张牙高度过低会把已经定位好的纸张顶回
•建议张牙高度不要低于20°(可以通过调节开牙凸块的高度来调节)
⑾ 稍大和稍厚的型号。输纸机的输纸时间和前规下落时间配合不当使纸张超前于前规定位时间到达前规定位线。
•正确的配合时间应当是当前规下落到定位位置时,纸张在输纸板上的位置距离前规定位线应该是5~8mm。(J2205可以通过调节输纸板传动面下方的法兰盘,来调节相对运动的配合时间;Heidelberg SM系列还可以通过改变输纸机传动箱里的齿轮啮合关系来调整配合时间)
B 通常我们把纸张在前规到达定位位置前就已经到达前规定位线或是已经超过前规定位线称为下纸快。
① 输纸堆过高,甚至高过了前挡纸块的顶端。
•可以通过调节飞达高度或是插楔子来降低纸堆高,调节要求见(一)③
② 松纸吹风量过大
•纸张在纸台上不稳定,容易漂移,或是吹得过高的纸张在送纸吸嘴送上一张纸的时候被拖出。
③ 送纸吹嘴过低
•调节不当。
•比较特殊的是,国产印刷机中SZ206型输纸机送纸嘴上的‘阻尼孔’如果堵塞的话,会导致吸嘴下落后不上抬。
④ 接纸摆滚下落过早
•按(一)A ④、⑤中所诉配合关系调节。
⑤ 输纸板上的压轮和毛刷轮过紧 •适当放松
⑥ 真空输纸带式机器,输纸带气压过低。气压输纸机的输纸时间和前规下落时间配合不当,使纸张超前于前规定位时间到达前规定位线。•调节方法见(一)A ⑾
另外还有纸张的靠身面和传动面单独的下纸快或慢导致的纸张歪斜,一般象这种情况我们直接可以在输纸板上观察到(运行的纸张边缘之间呈锯齿状)。
防止纸张歪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注意输纸各部分的位置,调节要沿机器中线对称。比如说:飞达的左右吸嘴吸力要一致,输纸带张紧力要一致,还有接纸摆轮下落时间要一致……
在输纸过程直到印刷结束任何一组应对称的部件调节不对称,都有可能导致套印不准。
注意:在生产操作中我们应当注意调节机器的顺序性:
第一组压印滚筒(输纸滚筒)——摆动递纸牙——输纸台——前规——纸张到达的时间——飞达送纸时间〈和纸张的运行方向相反〉
第一组压印滚筒——传递滚筒——第二组压印……〈和纸张运行方向相反〉
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组压印滚筒(传纸滚筒)是全机的调节基准,按照这个顺序调节可以保证全机各部件的关系准确。
另外在调节中有几点值得注意的:
① 输纸台上接纸摆轮摆动轴的传动凸轮,在低点时是静程,应使这时摆杆上的滚子与凸轮间有大约0.15mm的间隙,以保证接纸时的平稳运动。
② 前规在定位时同样也是静程,在调节时同样也要通过相应的手段(很多机器通过调节限位螺母)来保证定位时的平稳。
③ 调节飞达时,建议在先保证纸堆面平整(通过垫纸带,和插楔子的方法)的前提下来调节飞达的高度和其他零件,这样能够保证纸张的分、送平稳。
④ 在纸质疏松的情况下,每次在输纸台上少堆些纸,避免纸堆在压纸脚的压力下纸尾下凹量过大,产生输纸故障,导致套印问题。 |
|